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文言文 > 正文

于令仪不责盗文言文翻译

2020-01-18 14:29:00文/董玉莹

于令仪不责盗文言文翻译:于令仪是曹州人,是做生意的,为人忠厚,不损人利已,晚年家境颇为富裕。一天晚上有人到他家行盗,于令仪的儿子们抓住了小偷,原来是邻居的儿子。

于令仪不责盗文言文翻译

于令仪不责盗文言文翻译

曹州于令仪,是做生意的人,为人忠厚,不损人利已,晚年家境颇为富裕。一天晚上有人到他家行盗。于令仪的儿子们抓住了小偷,原来是邻居的儿子。令仪对他说:“你向来很少犯错,为什么要做小偷呢?”那人回答说:“都是贫穷逼的。”问他需要什么,小偷回答说:“有十贯铜钱就足够买食物及衣服了。”令仪按照他要求的数目给了他。小偷刚一走,令仪又叫他回来,盗贼很惊恐,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我担心你被人盘问。”留到天亮才打发他走。盗贼感到十分惭愧,最后成为良民。乡里的人们,都称道于令仪是名善士。于令仪挑选出一些优秀的子侄辈,建立学堂并聘请有名的儒士来教导他们他的儿子于伋,侄儿于杰与于效,后来都相继考中了进士,后来,他们于家是曹南一带的名门望族。

于令仪不责盗原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