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历史 > 历史知识点 > 正文

科举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科举制介绍

2024-04-05 10:27:45文/勾子木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科举制度由隋文帝杨坚创立,隋炀帝杨广时期进一步完善,并一直持续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废止,历时1300多年。科举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礼部的省试与廷试。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省试为“会元”,廷试第一名为“状元”。

科举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科举制介绍

科举制度什么时候开始的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南陈覆灭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登上历史舞台。唐代科举有个显著的特点——试卷不糊名,因此名声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当时的科举,由于不糊名,考官对考生的态度就非常重要而敏感。当时很多考官上下其手,徇私舞弊。

科举制度介绍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代选才取士的制度。与中国交流密切的古代朝鲜、越南以及日本等国家也深受影响。科举制度的主要科试都是定期举行的。唐朝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

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从总体上来说,史学界对于唐代的科举制度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它为唐统治者招揽了人才,为社会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动摇了门阀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查看更多【历史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