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内蒙古中考 > 内蒙古中考资讯 > 正文

2023鄂尔多斯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难度点评

2023-07-08 13:24:23文/宋艳平

2023鄂尔多斯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难度点评: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育人评价导向,提高命题质量,从而更好发挥中考“指挥棒”的正面导向功能,为教育教学赋能,为学生成长奠基。

2023鄂尔多斯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难度点评

2023鄂尔多斯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难度点评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莘莘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法治观念。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坚持素养立意,注重情境创设,关联教材内容,突出基础考查,落实“双减”政策。

一、立德树人,试题有高度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育人评价导向,提高命题质量,从而更好发挥中考“指挥棒”的正面导向功能,为教育教学赋能,为学生成长奠基。本试卷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坚持“五育并举”,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

试卷第4题以“用真情读懂家”设问,选项以一个个真实的小情景呈现,“甲同学:我要把家布置得美美的,让家更温馨”,这既体现了热爱劳动的情怀,又体现了有审美能力;“丙同学:尽孝在当下,我要传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意在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丁同学:我爱我家,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旨在让学生认识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试题贯穿了“立德树人”这条主线。

二、素养立意,试题有厚度

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在操作层面就必须确立“素养立意”。试题的立意可分为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知识立意是指试题测试低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知道、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能力立意是指试题测试注意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立意是指测试更加注重高层次的核心素养,主要考查学生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本试卷坚持素养立意,聚焦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凸显育人功能。试卷第12题以“历经五千年,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逐步形成,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壮阔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创建并不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如既往地百折不挠、团结奋斗,迎来了党的百年华诞、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充分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为材料,以“伟大成就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请你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巧设问题,此题用“伟大建党精神”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运用,体现了“以生考熟”命题目标,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品质、经验和态度等;学生通过分析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增强政治认同,进而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三、依标命题,试题有航向

课程标准是命题的唯一依据,试题命制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既不能人为拔高标准,也不能人为降低要求。

本试卷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了考查目标、考查载体、考查要求程度,实现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全覆盖;生命安全与健康、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五大主题全覆盖。

考查内容坚持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实现六册教材内容全覆盖;考查要求程度既要深化基础能力,又要体现高阶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多种能力。

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标命题的核心,学业质量标准是本次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创新性成果,标志着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彻底进入了有可操作性依据的“标准时代”。本试卷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学段九大内容全覆盖,全面考查学生学业成就和素养表现。

四、用情设问,试题有深度

情境是表现核心素养的“舞台”,是核心素养的载体。试题情境的创设首先要考虑情境的真实性,真实任务情境是在有限的卷面中,创设与学生真实生活、成长环境相关联的场景、条件和境况,考查学生表现出的能够灵活迁移课堂所学内容、用所学知识解决“整合性的、情景化的、不良结构的”问题的能力。本试卷13题创设了“某同学在学后反思中,梳理学习收获与困惑”的真实情境。具体如下:

2023鄂尔多斯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难度点评

由此设置任务“结合材料,运用‘坚持宪法至上’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知识,评析该同学的学习收获并为他解惑。”该任务设计内生于情境,并与情境水乳交融,具有思辨性。该题通过跨单元整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学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探究性,实现开放有 “度”,探究有“法”。

五、聚焦时政,试题有热度

时政不仅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话题,蕴含着丰富的新时代的重要信息,也是学生认识新时代、走入新时代生活的重要窗口。本试卷紧贴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特征,聚焦时政热点。第1题和第14题材料选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强调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在一起,作为战略任务统筹部署。

引导学生关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2题以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为素材,考查建设“模范自治区”的意义。

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第6题以2023年是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为素材,以榜样的力量感召学生,以精神的力量鼓舞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六、导向教学,试题有效应

“素养”作为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品格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可以通过考试进行评判,却无法通过考试养成,只能通过具有一定品质的教学才能使之形成。中考作为一种教育评价行为,不仅要发挥其鉴定、考核功能,更应该发挥其对教学“指挥棒”的正态效应,使教育回归本质。

第一,开展大单元教学,进行深度学习。基于中考试题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题目比例的增多,考查内容应注重跨单元跨册次的整合。教学中应开展大单元教学,注重知识的关联,使知识系统化,避免碎片化的教和碎片化的学。

同时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课堂教学要立足学科素养、加大开放探究、注重阅读理解、关注交流共享、强调问题解决、落实活动建议,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评价、运用、判断、推理、辨析等高阶能力。

第二,注重情境创设,开展探究式学习。基于无情境不命题的原则,教学中要创设真实、典型和适切的情境,加强情境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反映学科知识在形成、应用过程中的综合、多元、复杂等因素,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第三,树立“大思政观”,整合德育资源。教学时要注重思政课与德育课、心理课、团课等课程的有机整合,汇聚育人合力,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四,着意关联教材,巧设内生于情境的任务。基于中考试题设置以情境为背景挖掘的问题,既考查学生的基础能力,又考查学生的高阶能力。教学中主问题和问题链的设计要紧密关联教材与情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着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五,培养学科思维,提升学科素养。基于中考试题倡导“以生考熟”,做到公平公正的理念,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科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科方法,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第六,坚持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基于中考具有指导教学的功能,教学中要倡导以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捕捉、欣赏、尊重学生有创意的、独特的表现,并予以鼓励,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要不断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使教更好的服务于学,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第七,落实依标教学,打造有效课堂。基于中考依标命题,坚持学什么考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考到什么程度,怎么学就怎么考。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深刻领会课程理念,严格依标教学,努力打造有效课堂。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全方位传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启智增慧、铸魂育人,为“两考合一”交上了合格答卷。

2023鄂尔多斯中考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

1、制定学习计划。

计划也就是目标,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制定计划时:首先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分析,根据自己的学科情况、薄弱科目等;其次确定学习目标;再者,合理规划时间,进行查缺补漏、复习提升;最后,要学会定期检查计划的实行情况。

2、学会归纳总结。

学习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不能仅仅是囫囵吞枣似的死记硬背,要学会归纳总结。对于初中的历史,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把所学的历史事件串起来,然后拓展,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面,进而牢牢掌握课本的内容。对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可以把类似的热点话题总结到一起,比较他们的不同点,比较他们反映事实的差异。把道德与法治和历史知识点用自己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有助于学习和掌握。

查看更多【内蒙古中考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