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知识点 > 正文

西游记第二十九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2-10-13 12:00:32文/勾子木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西游记第二十九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游记》第二十九章主要内容

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唐僧被捉之后,在洞内遇见一位妇人,那妇人自称是宝象国的公主她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捉到此地,想让唐僧帮她寄一封书信送给她的父王,唐僧答应了。公主劝老妖释放唐僧,老妖答应了公主的请求。唐僧带着书信来到宝象国,把公主所写的书信递给国王看。

国王见后恳请八戒与沙僧帮助他降妖救出自己的女儿。二人答应了国王的请求,来到黄袍老怪的洞中,与那老妖打斗,八戒见他们抵不过那老妖,便钻入草丛内躲藏起来,而沙僧却被老妖擒住。

这一回,唐僧脱险,沙和尚被抓。

原来这波月洞住是个痴情妖精,其貌不扬,爱人心确真。只是娶亲手段略粗暴,一阵妖风,掳来宝象国公主,做了压寨夫人。一住十三年,这公主一心想家。

如今看见唐朝和尚,公主心生一计,劝大王放和尚,大王应允。公主却私下叫和尚带家书,请父王来救。

入了宝象国,国王得家书,只仇没个志士捉妖。八戒自告奋勇,沙和尚助阵。两人眼看抵挡不住,八戒假借小解躲进草丛,可怜沙和尚被五花大绑,抬进妖洞。

《西游记》中心思想

小说中所描写的妖魔鬼怪大都影射当时不法的权豪势要,它们是为害百姓的社会恶势力的象征。如圣婴大王红孩儿的搜刮无度、驼罗庄鳞蛇怪的嗜杀成性、如意真仙的投机敛财、金鱼妖的强取豪夺等等,明显都与现实紧密相连,活画出一幅明代中期的百丑图,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官府剥削、豪强横行的社会现实和花样繁多的赋税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小说中的妖魔许多与神、佛有着密切的关系。诸如狮驼岭的大鹏鸟、无底洞的老鼠精等,这些形象寓意着统治者纵容鹰犬作乱,甚至上下勾结,互相包庇,影射了明代贪官污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针对明代“崇道灭佛”的政策反其道而行之,小说中采取了“崇佛抑道”的态度,对道教极尽讽刺挖苦、揶揄嘲弄之能事,这种嘲讽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小说中写了很多作恶多端的道士,如车迟国虎力、鹿力、羊力三个大仙和比丘国的国丈等。他们或妖言乱政、或图谋不轨,但却得到了君王的信任,任意妄为,这便有影射明世宗好道的迹象。据载,明世宗极好道教,还把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等封为“真人”,官至礼部尚书。这些道人把朝政弄得乌烟瘴气。

书中还极力描写车迟国国君信任妖道,大肆捕拿和尚。这种描写里又有厂卫特务统治的影子。小说所揭露、讽刺的对象,在明代的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影子和依据。

《西游记》创作背景

在吴承恩时代,道教成为一个恶势力,与朝廷统治者勾结,失去民间道教的进步意义。道士们在明代中叶已到了腐朽不堪的地步,为人民所鄙视。如嘉靖年间,道士陶仲文被封为少保、礼部尚书,以治病、除妖、炼丹、祈祷取得皇帝宠幸,和宦官崔文、奸臣严嵩勾结弄权。嘉靖年间,曾明令兴道灭佛,下诏没收能仁寺资财,撵出宫殿中的释迦像,后又取消官内佛殿。嘉靖年间,还大兴土木,建造三清宫,大搞斋醮活动。人民受劳役之苦,国库空虚。吴承恩借《西游记》特为讽刺。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