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知识点 > 正文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

2022-10-08 10:40:54文/李泓箴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意思: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到目前为止还有争论,其中没有争论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俑”的作用,“俑”是中国古代用来殉葬用的木偶或者土俑。孔子认为用人俑殉葬是非常残忍的,因为人俑太像人了,像孔子这样到处提倡“仁爱”思想的圣人是绝对不允许用活人去殉葬的。

144初三网文章配图.jpg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

大多数说法认为,这是孔子谴责第一个制作人俑来陪葬的人。而实际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作为一句单独的引用语,这句话常常被冠以多种解释,而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还得先回到它本身的语境中来看。

孟子在魏国时,梁惠王曾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孟子没有直接回答梁惠王,而是先问他:“您认为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那用刀杀死人和用政令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也没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就说:“大王的厨房里尽是肥美的肉,马厩里都是强壮的马,可路上的百姓却面有饥色,甚至饿殍遍野。这是放任野兽来吃人啊!野兽互食,人们尚且看不下去,何况是吃人呢?作为天下万民之父母,施行政令,却不能避免百姓被野兽所食,那又凭什么做百姓的父母呢?孔子曾说,‘第一个制作人俑来殉葬的人,他会断子绝孙啊!’还只是因为俑长得像人,更何况让百姓饿死的人呢?”

从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孟子意在劝谏梁惠王以仁德治国,关爱百姓。那么在此引用孔子的话,自然也是为了表达仁爱关怀的正面意义。这也就说明,那些认为孔子批判“始作俑者”,是为固守周礼人殉制度的观点,是完全不对的。

孔子为何抨击使用人俑

孔子认为用人俑殉葬是非常残忍的,因为人俑太像人了,像孔子这样到处提倡“仁爱”思想的圣人是绝对不允许用活人去殉葬的,即使是用做的像人的人俑去为贵族殉葬也会觉得很残忍,所以才会骂始作俑者“断子绝孙”这样恶毒的话。这也是现在的主流观点。二、还有一种观点和观点一恰恰相反,认为孔子之所以骂“始作俑者”完全是因为“始作俑者”的行为完全破坏了祖宗留下来的礼乐制度。

孔子驳斥人俑的必要性

春秋之际,秦君因护驾之功而崛起,但嬴姓本是商朝名将飞廉恶来的后人,他们继承了商人的遗俗,始终难脱野性。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以六十六个人陪葬,为周公以来开中国活人殉葬记录的第一例;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后,给他陪葬的人多达一百八十人,其中还包括奄息、仲行和针虎三位忠臣猛将。这件事间接导致秦国的一度没落。

之后秦国在与诸国的交流竞争中渐趋文明,但仍然不肯放弃他们的殉葬传统,于是发明一比一真人大小的人俑作为代替。不想此俗传入中原,各国君王也对此也多有习效。

于是孔子对此发表意见,他认为这种拟人陪葬会在接下来攀比斗富中引出真正的人殉。而这个预言在战国时期也确确实实实现了。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