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自贡中考 > 自贡中考试题 > 自贡物理试题 > 正文

2018自贡市中考物理压轴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2018-01-14 13:48:27文/赵妍妍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自贡市中考物理压轴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列答题卡中)

1.寓言“刻舟求剑”中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剑,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山              B.水中的剑              C.乘坐的船              D.江中的水

 

2.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长度的单位应该是分米?(  )

A.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8              B.教室里的宽度约为60

C.小明的身高约为1.68              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

 

3.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读数示意图,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4.(自贡市中考物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正在飞行的法国飞行员,顺手抓住了一颗子弹,这说明子弹(  )

A.速度很小              B.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反

C.速度为零              D.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同

 

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2:3              B.4:9              C.1:1              D.9:4

 

6.下列实验中,不能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

A.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

B.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C.在音箱上放一些塑料泡沫,塑料泡沫会随着音乐起舞

D.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塑料泡沫球,塑料泡沫球被弹起

 

7.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节奏

 

8.分体式空调的室外机,一般不直接固定在金属支架上,而是在四个固定脚与支架间垫上厚厚的软橡胶垫再固定.软橡胶垫的主要作用是(  )

A.装饰美化产品              B.防止螺丝生锈

C.防止支架带电              D.减弱振动和噪声

 

9.“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美泉城济南趵突泉美景的佳句.其中“波涛声震大明湖”形容了泉水喷涌时产生的声音(  )

A.音调非常高              B.音色非常美              C.响度非常大              D.节奏非常快

 

10.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华后升华              D.先升华后凝华

 

11.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1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13.下列个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14.(自贡市中考物理)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15.下面关于光学现象和光学知识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光的反射

B.月食成因﹣﹣光的直线传播

C.水面反光﹣﹣光的镜面反射

D.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漫反射

 

16.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内放入一装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

A.一定不能沸腾

B.一定能沸腾

C.可能会沸腾

D.改用大火烧,试管中的水就能沸腾

 

 

二、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17.根据如图,记录所测物体的长度      .

 

18.没有甩过的医用温度计指示38.2℃,用其先后来测两位病人的体温(都没有先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和39.1℃,那么,这支温度计上先后显示的读数是      和      .

 

19.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      .我们能从教室的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发生      反射的缘故.

 

20.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21.如图,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知,      车的速度大,为      m/s;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      m.

 

22.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些霜是      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三、作图与简答题(共7分)

23.如图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请画出法线和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4.冬天,我们向手“吹气”感觉很冷,而向手“哈气”感觉很暖和,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四.(自贡市中考物理)实验与计算(共16分)

2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秒表.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26.小李用甲图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丙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一8

﹣6

﹣4

﹣2

O

O

0

0

1

2

3

4

(2)该物质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为      ℃.

(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乙图所示,此时温度是      ℃.

(4)在第2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或“液态”),该物质在0℃时,它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5)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27.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则: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自贡市中考物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列答题卡中)

1.寓言“刻舟求剑”中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剑,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山              B.水中的剑              C.乘坐的船              D.江中的水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解:以河岸上的景物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而剑与运动的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以乘坐的船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故选:C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

 

2.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长度的单位应该是分米?(  )

A.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8              B.教室里的宽度约为60

C.小明的身高约为1.68              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

【考点】长度的估测.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大小及长度单位进率的掌握,根据对物体长度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A、一只铅笔的长度约18cm=1.8dm,不符合题意;

B、教室的宽度在6m=60dm左右,符合题意;

C、小明的身高在1.68m=16.8dm左右,不符合题意;

D、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μm左右,物理试卷是厚度约70μm=7×10﹣4dm,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估算题,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根据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即可正确解题.

 

3.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读数示意图,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图析法.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A、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B、没有用带刻度的那一条边测量,故该选项也是错误的;

C、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D、该选项符合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即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做题时应认真逐项排查.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正在飞行的法国飞行员,顺手抓住了一颗子弹,这说明子弹(  )

A.速度很小              B.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反

C.速度为零              D.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同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当两个运动的物体相对静止时,这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应该相同,这样它们之间的位置才能不发生变化.

【解答】解: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能用手抓住一颗德军射出的子弹,说明飞行员和子弹是相对静止的,也就是说无论以其中的子弹或飞行员为参照物,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可知,只有子弹和飞机速度大小一致,方向相同时,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才没有发生变化.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此类题目的训练,使学生明确,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注意两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保持相对静止,这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相同.

 

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2:3              B.4:9              C.1:1              D.9:4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比例法.

【分析】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 推出时间的计算公式 求出时间的比.

【解答】解: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 可以推出时间的计算公式

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时间的有关计算,要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6.下列实验中,不能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

A.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

B.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C.在音箱上放一些塑料泡沫,塑料泡沫会随着音乐起舞

D.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塑料泡沫球,塑料泡沫球被弹起

【考点】声音的产生.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将声音的振动放大,转换成其它振动现象;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解:A、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说明发声的大钟在振动;故A不符题意;

B、敲打铁管的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说明声音在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是探究声音产生条件;故B符合题意;

C、在音箱上放一些塑料泡沫会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发声的音箱在振动;故C不符题意;

D、用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的泡沫球被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D不符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注意转换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是一道基础题.

 

7.(自贡市中考物理)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节奏

【考点】音色.

【专题】声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因为每种乐器发声的材料或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不同的乐器,如果要模仿乐器,就要让模仿声音的音色与乐器的音色相似.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8.分体式空调的室外机,一般不直接固定在金属支架上,而是在四个固定脚与支架间垫上厚厚的软橡胶垫再固定.软橡胶垫的主要作用是(  )

A.装饰美化产品              B.防止螺丝生锈

C.防止支架带电              D.减弱振动和噪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结合实际,可从减弱噪声的途径角度做出判断:一、在声源处减弱;二、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分体式空调室外机四个固定脚间垫了厚厚的软橡胶后再固定,橡胶垫的主要作用是减弱振动和噪声.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噪声的防治,要学会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美泉城济南趵突泉美景的佳句.其中“波涛声震大明湖”形容了泉水喷涌时产生的声音(  )

A.音调非常高              B.音色非常美              C.响度非常大              D.节奏非常快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

【分析】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波涛声震大明湖”说明声音的振幅非常大,故发出声音的响度非常大.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10.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华后升华              D.先升华后凝华

【考点】水的三态变化.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汽化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现象;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解答】解: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过了一段时间后,小水滴又蒸发变为水蒸气,所以又变得清晰起来.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了解和掌握,体现了由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11.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

(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解答】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

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1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判断物态变化名称,要先看变化前是什么状态,再看变化后是什么状态,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解答】解: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故A错误;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故B错误;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故C正确;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

 

13.(自贡市中考物理)下列个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甲: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乙:铁丝网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丙: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丁: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因此需要吸热的是甲和丙.

故选C.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热学知识考查的热点内容.

 

14.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15.下面关于光学现象和光学知识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光的反射

B.月食成因﹣﹣光的直线传播

C.水面反光﹣﹣光的镜面反射

D.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漫反射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漫反射.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小孔成像,运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

B、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水面反光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导致的,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是由于漫反射的缘故,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6.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内放入一装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

A.一定不能沸腾

B.一定能沸腾

C.可能会沸腾

D.改用大火烧,试管中的水就能沸腾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因为水要沸腾,到了100度以后,还要继续吸热,但试管放进一个盛着水的烧杯里,烧杯里的水最多为100度,所以没有热传递发生,这样,试管里的水也不能吸热了,所以不能沸腾.

【解答】解:由于水沸腾需要两个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而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达到100摄氏度,与试管中的水温度一样,这样不能发生热传递,试管内的水也就不能吸热不能沸腾了.

故选 A.

【点评】本题目考查了学生对沸腾条件的掌握,看学生能否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贡市中考物理)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17.根据如图,记录所测物体的长度 2.75cm .

【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11.7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1.75cm﹣9.00cm=2.75cm.

故答案为:2.75cm.

【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18.没有甩过的医用温度计指示38.2℃,用其先后来测两位病人的体温(都没有先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和39.1℃,那么,这支温度计上先后显示的读数是 38.2℃ 和 39.1℃ .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体温,如果该病人的体温低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就是前一个病人的体温数据;如果该病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

【解答】解: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两个病人的体温,测量体温是37.3℃的病人时,因为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来,显示的仍然是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8.2℃.测量体温是39.1℃的病人时,该病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为39.1℃.

故答案为:38.2℃;39.1℃.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是体温计的正确使用,以及使用体温计时的注意事项﹣﹣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

 

19.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60° .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 20° .我们能从教室的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发生 漫 反射的缘故.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但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2)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同一个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解答】解:(1)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则入射角为90°﹣60°=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是30°,因此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30°+30°=60°;

反射角和入射角始终相等,当入射角增大10°,因此反射角也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10°+10°=20°.

(2)我们能从教室的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60°;20°;漫.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还考查了漫反射现象.

 

20.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28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17 ℃;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上面对应的刻度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分清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解:由图知:

①甲温度计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20℃以上,所以温度为28℃.

②乙温度计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温度低于0℃,为﹣17℃.

故答案为:28;﹣17.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读数,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21.(自贡市中考物理)如图,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知, 甲 车的速度大,为 20 m/s;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 60 m.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分析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判断其运动类型;

(2)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根据相同的路程比时间,时间小的运动的快,然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运动速度大物体的速度;再由图象得出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1)由图可见,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以看出,甲乙同时运动了60m的路程,甲历时3s,而乙历时5s,

因为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根据相同的路程比时间,时间小的运动的快,所以甲运动的快,即甲的速度大,速度:v= = =20m/s.

故答案为:甲;20;6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图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22.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些霜是 水蒸气 经过 凝华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会放热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内侧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是凝华.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

故答案为: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三、作图与简答题(共7分)

23.如图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请画出法线和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解答】解: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等于90°﹣40°=50°,则反射角等于50°,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下侧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如图所示:

【点评】作反射光线时,先确定反射点,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完成题目的要求.

 

24.冬天,我们向手“吹气”感觉很冷,而向手“哈气”感觉很暖和,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本题要用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两个知识来解答,在明白“哈气”和“吹气”的区别的基础上解答此题.

【解答】答:冬天向手上吹气,会加快手上的汗液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会带走手上的热量,所以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会更冷;

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一方面口中吹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与温度较低的手之间发生热传递,温度较低的手会吸收热量;另一方面口中吹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手时,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液化要放热,所以手会感到暖和.

【点评】只有真正理解“哈气”和“吹气”的区别才能解决此题.

 

四.(自贡市中考物理)实验与计算(共16分)

2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和秒表.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缓  (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vAC= 0.033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填“大”或“小”).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根据公式v= ,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2)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

(3)要计算出vAC,需确定AC的长度和时间,用公式v= 计算;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

【解答】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 ,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

(3)由图知SAC=10.0cm=0.1m

tAC=15:35:23﹣15:35:20=3s

则vAC= = =0.033m/s.

(4)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 算出的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 ;刻度尺;(2)缓;(3)0.033;(4)大.

【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 算出平均速度,测量过程中注意时间与路程的统一.

 

26.小李用甲图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丙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一8

﹣6

﹣4

﹣2

O

O

0

0

1

2

3

4

(2)该物质属于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为 0 ℃.

(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乙图所示,此时温度是 2 ℃.

(4)在第2min时,该物质处于 固态 (选填“固态”或“液态”),该物质在0℃时,它处于 固液共存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5)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吸收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2)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及熔点的概念进行分析;

(3)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示数;

(4)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时为固液混合态、熔化后为液态;

(5)固体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解答】解:(1)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2)根据数据可以得出,4到7分钟,温度保持0℃不变,有固定熔点,所以是晶体,且熔点为0℃;

(3)由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2℃;

(4)由表格中数据知,第2min该晶体还未开始熔化,为固态;

0℃时,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5)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晶体;0;(3)2;(4)固态;固液共存;(5)吸热.

【点评】此题考查晶体的熔化,根据实验数据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实验数据中有没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的,即熔点,有的是晶体,没有的是非晶体,并要掌握熔化前后的状态及温度计的读数.

 

27.(自贡市中考物理)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则: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声现象.

【分析】已知次声波的速度和传播的距离,则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次声波传到最近陆地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

由v= 得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

t= = =200s.

答: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200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第1页(共1页)

 

查看更多【自贡物理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