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张家口中考 > 张家口中考试题 > 张家口化学试题 > 正文

2018张家口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2017-12-18 13:39:36文/赵妍妍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张家口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工业上制取氧气

C.粮食酿酒              D.石蜡熔化

2.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锌”“补钙”灯字样的食品或保健品,这里的“锌”“钙”指的是(  )

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硝酸钾              B.牛奶              C.冰块              D.花生油

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取用块状固体

C.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D.

点燃酒精灯

5.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属于有毒物质

B.

如图为空气中各成分示意图,其中y指氧气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6.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下列有关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铁、硫、石蜡在氧气中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

D.水生动物可以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能少量溶于水

7.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C.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8.(张家口中考化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铱等近十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下列关于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3

C.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63

9.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汞

10.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晾晒的衣服在阳光下

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

运动速率加快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

到H2O分子

H2O分子很小

C

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

同种分子化学

性质相同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

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

变大

A.A              B.B              C.C              D.D

11.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烧碱              B.硝酸铵              C.生石灰              D.食盐

12.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H2O2═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SbO2              B.H3SbO4              C.HSbO3              D.Sb2O5

13.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②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明矾

C.步骤④中常加入氯气等物质杀菌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14.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木炭还原氧化铜:CuO+CCu+CO2

C.碳酸饮料中碳酸的形成原理:CO2+H2O═H2CO3

D.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CO2+Ca(OH)2═CaCO3+H2O

15.(张家口中考化学)如图所示为甲和乙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有四种化合物

B.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44

1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于工业制白糖时脱色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只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D.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17.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

A.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的一片树木砍掉

D.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盖灭

18.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个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6.4

4.0

3.2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7.2

1.2

x

A.乙可能为单质

B.丁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8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乙 的质量

1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甲>乙>丙

B.t2℃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

C.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20.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探究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B.

集气瓶内放少量水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C.

探究分子运动

D.

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二、填空及简答题:每空1分,共26分.

21.化学用语可以准确、间接地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氢原子  ;

(2)n个氢氧根离子  ;

(3)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4)在符号“3CO”中,“3”表示  .

22.如图所示,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x=  .

(2)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

(3)A、B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  相同.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3.水是生命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请回答下列与水相关的问题: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负极产生5mL,气体时,正极产生气体体积为  mL.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硬水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采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填选项字母).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4.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去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如图所示为该小组配制150g10%的去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

(1)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在配制过程中需称取  g氢氧化钠固体.

(2)操作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经检验,实验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一端没有垫相同质量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用上述实验已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1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量取10%的氢氧化钠溶液  mL(结果精确到0.1)

25.(张家口中考化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为  (填字母).

26.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组成元素相同,I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Ⅰ的化学式为  .

(2)物质B在反应①中起作用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4)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从能量上来看,反应③属于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7.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甲组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如图 1所示,乙组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组同学待镁带燃烧后,称量留在石棉网上固体的质量,发现与反应前镁带的质量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相等”),原因是  .

(3)已知碳酸钠与稀盐酸(化学式为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组同学实验现象是:天平  (选填“保持平衡”“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28.(张家口中考化学)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如图1所示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图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装置的缺点是  .

(2)同学们按图2所示装置对该实验进行改进.

实验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原因是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原因是  

(3)小于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4)小组同学又做了如图4所示实验.

①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

②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试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四、计算应用题:第29题3分第30题5分,共8分.

29.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氨酸分子中H、O的原子个数比为  ;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至0.1%).

30.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15g,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0.2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张家口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工业上制取氧气

C.粮食酿酒              D.石蜡熔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工业上制取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石蜡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锌”“补钙”灯字样的食品或保健品,这里的“锌”“钙”指的是(  )

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这里的“钙、锌”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补钙”、“补锌”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硝酸钾              B.牛奶              C.冰块              D.花生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牛奶与水混合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B错;

C、冰块与水混合形成的是纯净物,故C错;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D错.

故选A.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取用块状固体

C.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D.

点燃酒精灯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易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张家口中考化学)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属于有毒物质

B.

如图为空气中各成分示意图,其中y指氧气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空气的成分、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解:A、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不产生有害影响,不属于有毒物质,错误;

B、氧气占21%,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正确;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空气的成分、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下列有关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铁、硫、石蜡在氧气中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

D.水生动物可以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能少量溶于水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生成物、反应的特点等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铁、硫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石蜡在氧气中的燃烧不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C错误;

D、水生动物可以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能少量溶于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生成物、反应的特点等值是即可分析解答.

 

7.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C.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因为金刚石、石墨、C60的内部结构不同,所以三者的物理性质不同.

【解答】解:因为金刚石、石墨、C60的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三种物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故选D

【点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反之,用途体现性质,性质体现结构.

 

8.(张家口中考化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铱等近十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下列关于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3

C.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63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铕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为6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铕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3,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D、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52﹣63=89,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看图回答最简单的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9.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汞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和固态的非金属元素,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利用排除法,即可解答.

【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符号题意;

B、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故B不符号题意;

C、金刚石由原子构成的,故C不符号题意;

D、汞是由原子构成的,故D不符号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微观粒子的观点,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0.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晾晒的衣服在阳光下

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

运动速率加快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

到H2O分子

H2O分子很小

C

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

同种分子化学

性质相同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

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

变大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张家口中考化学)解:A、晾晒的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H2O分子,是因为H2O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烧碱              B.硝酸铵              C.生石灰              D.食盐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物质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

【解答】解:A、烧碱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正确;

C、生石灰溶于水,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

D、食盐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错误.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12.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H2O2═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SbO2              B.H3SbO4              C.HSbO3              D.Sb2O5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X的化学式的推断.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方程式中的已知条件可得,反应前:2个Sb,7个O,4个H,反应后:4个H,2个O;比较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判断在X中含有:2个Sb,5个O,即其化学式为:Sb2O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

 

13.(张家口中考化学)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②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明矾

C.步骤④中常加入氯气等物质杀菌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沉降、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解答;

B、根据明矾可以用作净化水的絮凝剂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加入消毒剂可以杀菌消毒解答;

D、根据净化后的水含有可溶性杂质解答

【解答】解:

A、沉降、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步骤①②可除去难溶性杂质,故A正确;

B、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故B正确;

C、加入消毒剂可以杀菌消毒,故C正确;

D、净化后的水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故D错误.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掌握水的净化以及各物质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木炭还原氧化铜:CuO+CCu+CO2

C.碳酸饮料中碳酸的形成原理:CO2+H2O═H2CO3

D.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CO2+Ca(OH)2═CaCO3+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张家口中考化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CuO+C2Cu+CO2↑.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碳酸钙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Ca(OH)2═CaCO3↓+H2O.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5.如图所示为甲和乙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有四种化合物

B.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44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中有四种化合物,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和种类及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

D、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是2:1,质量比为(17×2):44=17:2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16.(张家口中考化学)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于工业制白糖时脱色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只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D.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在工业中可利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

A.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的一片树木砍掉

D.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盖灭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灭火的原理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A、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是移走可燃物灭火,错误;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利用的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方法,正确;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错误;

D、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者缺一不可;灭火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18.(张家口中考化学)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个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6.4

4.0

3.2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7.2

1.2

x

A.乙可能为单质

B.丁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8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乙 的质量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甲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1.2g,是反应物;

乙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3.2g,是生成物;

丙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2.0g,是反应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2g+2.0g=3.2g,丁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X为2.8g;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甲+丙→乙;故乙一定是化合物;故错误;

B、丁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故错误;

C、根据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2g:3.2g=3:8,故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乙的质量,故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甲>乙>丙

B.t2℃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

C.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甲>乙>丙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t2℃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错误,应该是15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正确,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乙>甲=丙是错误的.

【解答】解: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甲>乙>丙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错误,应该是15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故选项错误;

C、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正确,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正确;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乙>甲=丙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0.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探究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B.

集气瓶内放少量水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C.

探究分子运动

D.

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蜡烛燃烧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是否有水蒸气生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溶于水其溶液为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张家口中考化学)解:A、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是否有水蒸气生成,H2O中含有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石蜡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放少量水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C、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溶于水其溶液为碱性,实验现象为A烧杯中的无色酞酚溶液变红,但氨水与酚酞溶液没有直接接触,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目的.

D、图中实验的现象为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及简答题:每空1分,共26分.

21.化学用语可以准确、间接地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氢原子 2H ;

(2)n个氢氧根离子 nOH﹣ ;

(3)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K2O4  价.

(4)在符号“3CO”中,“3”表示 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3个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n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nOH﹣;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故可表示为:K2O4;

(4)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在符号“3CO”中,“3”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3个;

故答案为:(1)2H   (2)nOH﹣(3)K2O4 (4)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3个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张家口中考化学)如图所示,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x= 8 .

(2)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BC (填字母).

(3)A、B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3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2)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2+8+X,X=8;

(2)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B、C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B是氯元素,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二者组成的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lCl3;

故答案为:(1)8;(2)BC;(3)最外层电子数;(4)AlCl3.

【点评】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以及原子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3.水是生命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请回答下列与水相关的问题: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负极产生5mL,气体时,正极产生气体体积为 2.5 mL.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

(2)硬水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采用 加热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AD (填选项字母).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考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解答;

(2)生活中可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解答;

(3)造成水污染的来源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的体积是氢气体积的二分之一,当其中负极产生5mL,气体时,正极产生气体体积为

2.5m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2)硬水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不会造成大气污染,也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D符合题意.

答案:

(1)2.5;2H2O2H2↑+O2↑;

(2)加热煮沸;

(3)AD

【点评】净水的知识是中考常见的考查内容,熟练掌握各物质的性质以及各步操作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去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如图所示为该小组配制150g10%的去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

(1)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在配制过程中需称取 15 g氢氧化钠固体.

(2)操作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

(3)经检验,实验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①②③ (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一端没有垫相同质量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用上述实验已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1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量取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3.6 mL(结果精确到0.1)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3)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解答.

【解答】解:

(1)配制15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的氢氧化钠固休的质量是150g×10%=15g.

(2)操作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①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4)用配好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进行计算,设需要1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50g×3%=10%x,x=15g;10%的氯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1g/cm3,则所需溶液的体积为15g÷1.1g/cm3≈24cm3=13,.6mL;

答案:

(1)15;

(2)搅拌,加速溶解;

(3)①②③;

(4)13.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张家口中考化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 b (选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该反应属于 分解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为 AC或AE (填字母).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二氧化碳的密度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解答;

(4)根据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甲烷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物是固体,不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择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b进;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甲烷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可选用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收集,即收集装置是E或C.

答案:

(1)长颈漏斗;

(2)CaCO3+2HCl=CaCl2+H2O+CO2↑; b;

(3)2KMnO4K2MnO4+MnO2+O2↑;分解;

(4)AC或AE.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张家口中考化学)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组成元素相同,I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Ⅰ的化学式为 CaCO3 .

(2)物质B在反应①中起作用 催化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4)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从能量上来看,反应③属于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I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I是碳酸钙,A、D组成元素相同,且A在B的作用下能生成C和D,故A可能是过氧化氢,D是水,C是氧气,B是二氧化锰;E和C能反应生成F和D,故E可能是甲烷,燃烧生成的F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H是氢氧化钙,则G是氧化钙,据此解答.

【解答】解:I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I是碳酸钙,A、D组成元素相同,且A在B的作用下能生成C和D,故A可能是过氧化氢,D是水,C是氧气,B是二氧化锰;E和C能反应生成F和D,故E可能是甲烷,燃烧生成的F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H是氢氧化钙,则G是氧化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I是碳酸钙,故填:CaCO3;

(2)B是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起到了催化作用,故填:催化;

(3)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H4+2O2CO2+2H2O;

(4)反应③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7.(2016秋•宣化县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甲组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如图 1所示,乙组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 .

(2)甲组同学待镁带燃烧后,称量留在石棉网上固体的质量,发现与反应前镁带的质量相比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相等”),原因是 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加氧气质量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 .

(3)已知碳酸钠与稀盐酸(化学式为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乙组同学实验现象是:天平 向右偏转 (选填“保持平衡”“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①②⑤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进行解答;

(2)根据该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3)根据碳酸钠与盐酸溶液(化学式为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4)解题的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可知,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数目、质量.

【解答】(张家口中考化学)解:(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2)甲组同学待镁条燃烧后,称量留在石棉网上固体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镁条的质量要轻.其中可能的原因镁条完全燃烧时可能产生了烟逸到空气中,质量比反应前少(或用于夹取镁条反应物的坩埚钳上沾有少量反应物,使剩余的质量减少);如果在燃烧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夹持的镁条完全燃烧并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则称得的质量和原镁条质量比大,原因是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加氧气质量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所以观察到天平向右偏转;

(4)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

故答案为:

(1)2Mg+O22MgO;

(2)变大;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加氧气质量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

(3)Na2CO3+2HCl═2NaCl+H2O+CO2↑;向右偏转;

(4)①②⑤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信息资料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要认真分析所给材料的价值,然后结合所给问题进行思考.

 

28.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如图1所示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图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该实验装置的缺点是 反应生成的白烟会污染空气 .

(2)同学们按图2所示装置对该实验进行改进.

实验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原因是 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原因是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3)小于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或飞出 .

(4)小组同学又做了如图4所示实验.

①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

②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试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试管内液面上升 .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实验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

(4)白磷燃烧消耗了试管中的氧气,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实验中生成的有毒物质五氧化二磷会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故填:4P+5O22P2O5;反应生成的白烟会污染空气;

(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故填: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3)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或飞出.故填: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或飞出;

(4)①A试管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A中的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填: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②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试管,故试管内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试管内液面上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理化综合题,考查的是与压强有关的知识,试管中压强的变化取决于在试管发生的化学变化、反应前后物质状态的变化.

 

四、(张家口中考化学)计算应用题:第29题3分第30题5分,共8分.

29.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氨酸分子中H、O的原子个数比为 7:2 ;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89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5.7% (结果精确至0.1%).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1个丙氨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1个丙氨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丙氨酸分子中H、O原子个数比为7:2;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7+16×2+14=89.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5.7%.

故答案为:(1)7:2;(2)89;15.7%.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0.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15g,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0.2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在变化过程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差,可求得放出气体氧气的质量;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氧气的质量可计算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制取氧气的质量为:15g﹣10.2g=4.8g;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 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4.8g

x=12.15g

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81.7%.

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8g;

(2)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1.7%.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物质质量差求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由气体质量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

第8页(共37页)

 

查看更多【张家口化学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