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衡水中考 > 衡水中考试题 > 衡水化学试题 > 正文

2018衡水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2017-12-17 13:47:44文/赵妍妍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衡水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汽油挥发,酒精燃烧,蜡烛变形

B.植物腐烂,钢铁生锈,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C.铁铸成钢,蜡烛加热熔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水分蒸发,金属导电,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

A.氧原子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水分子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C.

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衡水中考化学)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油,变废为宝

B.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D.加高化工厂的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

5.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B.一氧化碳能导致温室效应

C.合金是金属材料,至少含有一种金属元素

D.活性炭能吸附水中所有的可溶性物质

6.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如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7.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少

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食用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8.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的分解

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9.(衡水中考化学)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氢气+氧气

B.二氧化碳+水→碳酸

C.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

D.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10.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铝合金制飞机外壳是因其硬度大、密度小、耐腐蚀

B.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常含的K2SO4是一种复合肥

C.发射火箭采用的液氢、液氧都是无污染的纯净物

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1.某露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60%,向10g干燥剂中加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正确的说法是(  )

A.加入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生成CaCl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

C.此包干燥剂的组成可能是CaCO3

D.干燥剂的成分可能是Ca(OH)2、CaCO3的混合物

12.下列认识或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以证明该物质一定含有CO32﹣

B.分别将Mg、Fe、Cu、Ag放入稀盐酸中,可以确定他们的活动性顺序

C.采用加入过量的Cu(OH)2,可以去除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D.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13.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

14.下列曲线示意图与相应选项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

B.

表示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C.

表示质量、颗粒大小都相等的金属中加稀盐酸

D.

表示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二、简答题.

15.(4分)我国中医上常用“拔火罐”来驱寒治疗病痛,“拔火罐”时将蘸有酒精的棉球点燃后放入火罐中,片刻后取出棉球并迅速将罐倒扣在病患处,罐就牢牢地吸在皮肤上,这是由于关内的气体压强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酒精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4分)按要求从氧气、硫酸钡、碳酸、氨气、氢氧化镁、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一种难溶于水的碱  

(3)一种能供给呼吸的单质  

(4)一种易分解的酸  .

17.(衡水中考化学)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是  ;

(2)若在锥形瓶中装有碳酸钙,则该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但是某同学在B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未收集到该气体,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若用此套装置制取干燥氧气,则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装置应该装入的物质名称是  .

18.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C是无色无刺激性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是中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物是H.

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棕色粉末A和气体C、E的化学式分别为:  、  .

(2)G转化为H和A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B转化成E和D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

(3)①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D和氯气化合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衡水中考化学)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2)在C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三、计算与应用.

20.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制备二氧化碳(已知:CaCO3CaO+CO2↑).现有含杂质10%的石灰石100t(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元素),经高温煅烧后,若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通过计算回答:

(1)石灰石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衡水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汽油挥发,酒精燃烧,蜡烛变形

B.植物腐烂,钢铁生锈,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C.铁铸成钢,蜡烛加热熔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水分蒸发,金属导电,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汽油挥发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变形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植物腐烂属于化学变化,钢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铁炼成钢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加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水分蒸发属于物理变化,金属导电属于物理变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

A.氧原子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水分子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鱼在水中生存需要氧气,据此解答.

【解答】解: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观察选项,故选C.

【点评】掌握常见物质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C.

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C、食盐要放在纸上称量左物右码;D、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解答】(衡水中考化学)解: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错;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手握长柄,不能握短柄,故B错;

C、称量食盐时左右两盘上应该放相同质量的纸,且食盐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C错

D、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油,变废为宝

B.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D.加高化工厂的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实现了废物的再利用;

B、根据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进行解答;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可改善空气质量;

D、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废气的排放.

【解答】解:A、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实现了变废为宝,故正确;

B、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

C、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则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故正确;

D、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废气的排放,所以不能防止酸雨,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环境保护等知识,可以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同时这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

 

5.(衡水中考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B.一氧化碳能导致温室效应

C.合金是金属材料,至少含有一种金属元素

D.活性炭能吸附水中所有的可溶性物质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一切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根据合金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解答】解:A、一切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至少含有一种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吸附水中的可溶性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温室效应、合金的特征、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如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氯元素的偏旁是“气”,可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即核内质子数为11,而不是中子数,故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7.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少

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食用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考点】水的净化;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解答;

B、根据温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进行解答;

C、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解答;

D、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解答.

【解答】解:

A、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混合物,因为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不是纯净物,故错误;

B、温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故正确;

C、油、水、洗洁精混合在一起发生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错误;

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知识,只要同学们对课本知识能够掌握好,就可做好此题.

 

8.(衡水中考化学)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的分解

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概念、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解答;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考虑;

D、根据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和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解答.

【解答】解:

A、MnO2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则MnO2不一定能作其它物质分解的催化剂,不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故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蜡烛里一定含有C和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正确;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答案:C

【点评】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

 

9.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氢气+氧气

B.二氧化碳+水→碳酸

C.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

D.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考点】(衡水中考化学)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分解反应,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简单概括为“一变多”,其反应的基本形式为:A→B+C.

【解答】解:A、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A不选;

B、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碳酸,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B不选.

C、酒精和氧气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二氧化碳、水,不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故C不选;

D、一种物质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故D选.

故选D.

【点评】判断分解反应,根据“一变多”的反应特点进行判断,不能只看是不是生成多种物质,还要看是不是只有一种物质反应.

 

10.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铝合金制飞机外壳是因其硬度大、密度小、耐腐蚀

B.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常含的K2SO4是一种复合肥

C.发射火箭采用的液氢、液氧都是无污染的纯净物

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硬水与软水;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合金的性质解答;

B、根据肥料的类别解答;

C、根据物质的类别解答;

D、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A、用铝合金制飞机外壳是因其硬度大、密度小、耐腐蚀,正确;

B、K2SO4是一种钾肥,错误;

C、发射火箭采用的液氢、液氧都是无污染的纯净物,正确;

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衡水中考化学)某露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60%,向10g干燥剂中加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正确的说法是(  )

A.加入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生成CaCl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

C.此包干燥剂的组成可能是CaCO3

D.干燥剂的成分可能是Ca(OH)2、CaCO3的混合物

【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根据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判断混合物的组成,再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由于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1%

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4%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0%

由题意可知,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该混合物可能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也有可能是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A、若该混合物若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加入盐酸不产生气泡.故A错误;

B、钙元素的质量为:10g×60%=6g,钙元素物质的量是: =0.15mol,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aCl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此包干燥剂的组成不可能是CaCO3,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Ca(OH)2、CaCO3的混合物中钙的质量分数应在40%~54%之间,干燥剂的成分不可能是Ca(OH)2、CaCO3的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混合物成分的判断,熟悉氧化钙的性质及化学式的计算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下列认识或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以证明该物质一定含有CO32﹣

B.分别将Mg、Fe、Cu、Ag放入稀盐酸中,可以确定他们的活动性顺序

C.采用加入过量的Cu(OH)2,可以去除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D.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不能证明该物质一定含有CO32﹣,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或碳酸氢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别将Mg、Fe、Cu、Ag放入稀盐酸中,由于Cu、Ag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确定他们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说法错误.

C、Cu(OH)2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除去过量的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除杂质的必需条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衡水中考化学).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所选物质要具备以下特征:(1)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2)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3)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C、红磷燃烧把氧气耗尽,实验中当装置内进入水以后,在剩余的成分主要是氮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红磷的量不足不能消耗完瓶内氧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A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说法错误.

C、实验中当装置内进入水以后,氮气依然能够存在,说明氮气难溶于水,故C说法正确.

D、红磷的量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全部消耗掉,进入水偏少,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实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测定原理(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压强变小)、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下列曲线示意图与相应选项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

B.

表示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C.

表示质量、颗粒大小都相等的金属中加稀盐酸

D.

表示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溶液的pH小于7,加水稀释其pH会增大,但是不会大于等于7,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等质量的镁、铝、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铝最多,盐酸与氯化亚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酸和碱先反应.

【解答】解:A、酸溶液的pH小于7,加水稀释其pH会增大,但是不会大于等于7,故A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故B正确;

C、等质量的镁、铝、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铝最多,不是镁,故C错误;

D、盐酸与氯化亚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在盐酸与氯化亚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得等一段时间才能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二、简答题.

15.(衡水中考化学)我国中医上常用“拔火罐”来驱寒治疗病痛,“拔火罐”时将蘸有酒精的棉球点燃后放入火罐中,片刻后取出棉球并迅速将罐倒扣在病患处,罐就牢牢地吸在皮肤上,这是由于关内的气体压强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酒精属于 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拨火罐“粘”在皮肤上,是利用了大气压.外界大气压远大于瓶内气压,大气压力将“拔火罐”紧紧压在皮肤表面.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解:先把酒精在罐内烧一下,罐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罐扣在皮肤上,使罐内气体温度升高,等到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酒精属可再生能源;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故答案为:小于;可再生;C2H5OH+3O22CO2+3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与生活相联系,体现了学以致用.

 

16.按要求从氧气、硫酸钡、碳酸、氨气、氢氧化镁、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NH3 

(2)一种难溶于水的碱 Mg(OH)2 

(3)一种能供给呼吸的单质 O2 

(4)一种易分解的酸 H2CO3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化学式为:NH3.

(2)氢氧化镁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碱,其化学式为:Mg(OH)2.

(3)氧气是一种能供给呼吸的单质,其化学式为:O2.

(4)碳酸不稳定,是一种易分解的酸,其化学式为:H2CO3.

故答案为:(1)NH3;(2)Mg(OH)2;(3)O2;(4)H2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7.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若在锥形瓶中装有碳酸钙,则该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但是某同学在B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未收集到该气体,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NaOH+CO2=Na2CO3+H2O .

(3)若用此套装置制取干燥氧气,则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B装置应该装入的物质名称是 浓硫酸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仪器名称及用途;

(2)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3)该装置适合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制取氧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氧气.

【解答】(衡水中考化学)解:(1)该仪器是长颈漏斗,便于随时添加液体;

(2)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因为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故最后未收集到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该装置适合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氧气,故B装置应该装入的物质名称是浓硫酸.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CO2;2NaOH+CO2=Na2CO3+H2O;

(3)2H2O22H2O+O2↑;浓硫酸;

【点评】本题是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气体的制取、干燥、吸收等问题,难度不大,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

 

18.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C是无色无刺激性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是中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物是H.

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棕色粉末A和气体C、E的化学式分别为: Fe2O3;CO2; 、 H2 .

(2)G转化为H和A的反应类型是 分解 反应;B转化成E和D的反应类型是 置换 反应.

(3)①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②D和氯气化合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Cl2+Cl2=2FeCl3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由题目对C物质的描述:无色无刺激性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C物质为二氧化碳;由溶液F呈黄色可判断溶液中含有Fe3+,再根据溶液F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G,可判断G为Fe(OH)3,根据G受热分解生成红棕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H,可判断A为Fe2O3、H为H2O;根据A与CO高温下生成无色气体C和黑色粉末B,可判断黑色粉末为Fe;根据黑色粉末B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E和浅绿溶液D,可判断E为H2、溶液D为FeCl2溶液;最后根据绿色溶液D通入氯气生成黄色溶液F,可判断溶液F为FeCl3溶液;根据以上对转化关系图中物质的推断,完成关于物质与变化的分析与判断等问题.

【解答】(衡水中考化学)解:(1)由溶液F呈黄色可判断溶液中含有Fe3+,再根据溶液F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G,可判断G为Fe(OH)3,根据G受热分解生成红棕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H,可判断A为Fe2O3、H为H2O;C是无色无刺激性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判断气体C为CO2;根据黑色粉末F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E和浅绿溶液D,可判断E为H2、溶液D为FeCl2溶液;故答案为:Fe2O3;CO2;H2;

(2)可溶性铁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红褐色Fe(OH)3沉淀G,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无色液体H2O和红棕色粉末Fe2O3,属于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B黑色粉末F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E无色气体H2和FeCl2的浅绿溶液D,反应属于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的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分解;置换;

(3)①Fe(OH)3受热分解生成的红棕色Fe2O3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Cl3和H2O;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②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铁的黄色溶液;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

故答案为:

(1)Fe2O3;CO2;H2;(2)分解;置换;(3)①Fe2O3+6HCl=2FeCl3+3H2O;②2FeCl2+Cl2=2FeCl3;

【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要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抓住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19.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C、D 

(2)在C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CaCO3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NaOH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实验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可以知道,它们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且都没有现象,都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反应,但是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现象,而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2)C组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题意生成的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钙,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4)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5)能够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碳酸钠,而氢氧化钙不能和碳酸钠共存,所以可以判断使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6)氢氧化钠溶液也呈碱性,也可以使酚酞变红,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衡水中考化学)解:(1)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可以知道,它们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且都没有现象,都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反应,但是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能够实现目的实验为C和D;

(2)C组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根据题意生成的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

(4)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

(5)能够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碳酸钠,而氢氧化钙不能和碳酸钠共存,所以可以判断使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即该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6)氢氧化钠溶液也呈碱性,也可以使酚酞变红,所以不能仅仅根据溶液变红就判断溶液中只是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1)C、D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CaCO3;

(4)NaOH;

(5)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6)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三、计算与应用.

20.(衡水中考化学)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制备二氧化碳(已知:CaCO3CaO+CO2↑).现有含杂质10%的石灰石100t(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元素),经高温煅烧后,若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通过计算回答:

(1)石灰石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碳酸钙钙的质量分数可以求得碳酸钙的质量,然后计算出该样品中的钙的质量;然后根据煅烧石灰石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求得氧化钙的质量,从而求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并与已知条件中的“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进行比较即可知石灰石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直接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解:(1)碳酸钙的质量:100t×90%=90t

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是:90t××100%=36t…(1分)

设90 t碳酸钙完全分解得到氧化钙的质量是x

CaCO3CaO+CO2↑

100         56

90 t        x

x=50.4t

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9.5%≠50%,

故石灰石中的碳酸钙未完全分解…(1分)

剩余固体的质量: =72t

二氧化碳质量:100﹣72=28 t…(1分)

答:(1)石灰石中的碳酸钙未完全分解;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8t.

【点评】解答本题可用数据分析法,即解题时正确分析数据,找出数据的变化特征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将综合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计算,从而顺利解题.

第18页(共27页)

 

查看更多【衡水化学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