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揭阳中考 > 揭阳中考试题 > 揭阳历史试题 > 正文

2018年揭阳市揭九年级历史模拟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12-07 18:03:55文/王蕊

2018年揭阳市揭九年级历史模拟试题【word版含答案】

由于版式的问题,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现象,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一、2018年揭阳市揭九年级历史模拟试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3.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在“尊”,两者相同点是()

①强化儒家伦理道德②禁绝其他思想学派③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④控制思想,加强统治。

A.①②④              B.②④              C.④              D.②③

4.七年级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应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国家的建立

5.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交子              C.指南针              D.

造纸术

6.近代有四位英国人曾经来到中国,在他们的日记中有误的是()

怀特:1842年底我到上海做生意

詹姆斯:1845年我向清政府申请在香港开办了工厂

约翰:1860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夏宫,我拿了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

奥托:1900年8月我们进入清国皇帝的宫殿,还到居民家中夺得许多战利品。

A.怀特              B.詹姆斯              C.约翰              D.奥托

7.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了公车上书

B.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C.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9.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与“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10.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如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处应该填写()

1924﹣1927年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1927﹣1937年

1934﹣1945年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

1945﹣1949年

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11.2015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刊文:“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C.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D.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2.11.1959年,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初上井冈山时曾撰文写道:“井冈山啊!你是个灯塔,照亮着亿万人民前进的道路……井冈山啊!你又是一颗珍珠,你蕴蓄着无穷的财富……井冈山啊!祝贺你以前是中国的第一山,今后永远是中国的第一山。”之所以称井冈山是“中国的第一山”是因为()

A.朱毛会师,第一支人民军队创建之地

B.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C.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具有首创意义

D.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

1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4.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5.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如表反映的是()

       类别

时期

发式

服饰

称谓

礼节

脚形

辛亥革命前

剃发留辫

顶戴花翎 长袍马褂

大人 老爷

跪拜 作揖

缠足

辛亥革命后

强令剪辫

中山装 旗袍

先生 某君

鞠躬 握手

天足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讯设施的完善

16.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

A.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B.强盗,带来深重灾难

C.强盗,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17.伏尔泰赞扬某国的政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这一政体的确立源于哪一部法律文件()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

18.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此后,自行车先后出现铁制车轮、钢辐条、链条,后又经历了无缝钢管用于自行生产、橡胶充气轮胎的不断改进,至1898年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由此可见,自行车的发展()

A.只利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B.只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利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终结于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时期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该材料反映了()

A.俄国解放了农奴,使农奴获得政治权利

B.俄国废除农奴制是彻底的

C.美国废除黑奴制是彻底的

D.美国废除黑奴制是不成功的

20.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              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C.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              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作出死亡判决。”这主要表明()

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B.环境问题影响苏联经济可持续发展

C.环境问题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2.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华盛顿会议的资料卡片,其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历史背景              B.召开时间              C.主要内容              D.主要影响

23.下面两幅漫画均反映了二战后的欧洲局势.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A.图1宣传了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重要性

B.图1揭露了美国企图利用经济手段控制两欧

C.图2中斯大林的“阻止”导致了欧洲联盟的建立

D.图2中斯大林的“阻止”使美苏由冷战走向军事冲突

24.“一丝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这一构想()

A.将作为新政治经济实体与机制,实现各国优势互补

B.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

C.将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盟、东盟等发生竞争

D.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

25.一位学者曾对某种理论感叹道“谁还能继续相信自然界中有一种和谐的秩序?它岂不只是不同物种不断斗争的战场!在这战场上,一切都在不断运动,善和恶的范畴已经没有意义,唯一的标准只是生存和前进……”这种理论是()

A.进化论              B.经典力学              C.相对论              D.万有引力

二、2018年揭阳市揭九年级历史模拟试题材料题:

26.(屈辱与探索)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开始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不仅兴办近代企业,还创立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它开设了英文、法文、天文、算学、化学、物理等课程,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学校。

材料三  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落后中国的国门,中国的屈辱历史开始了。为改变中华民族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以及他们的先进分子和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

材料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讲话指出:“90年来,党所做的三件大事,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辉煌迭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如何理解这场战争“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2)材料二中的运动指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一批批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开始了不懈探索。请问在20世纪初他们在哪些层面进行探索?

(4)材料四中所说的“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请你举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例子来说明。

(5)请谈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中国该如何应对?

27.“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是法律上的“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

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合会注意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四: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3年末给罗斯福的信中曾说:“如果你在现行制度内实验成功,各国将进行新的更雄心勃勃的实践,而我们也可以把你任总统之日起,作为一个新的开端。”

(1)依据材料一所述内容指出是俄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在俄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

(3)材料三中“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是指列宁实施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苏俄(联)有何作用?

(4)材料四中罗斯福的“实验”的中心措施是什么?凯恩斯把罗斯福的“试验成功”“作为一个新的开端”的理由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018年揭阳市揭九年级历史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考点】15: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6: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原始农耕,注意掌握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逐步推广牛耕技术.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还饲养猪、狗等家畜,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所以符合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故选C.

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考点】2F: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解答】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秦孝公重用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对于B选项所述内容,没有描述.

故选B.

3.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在“尊”,两者相同点是()

①强化儒家伦理道德②禁绝其他思想学派③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④控制思想,加强统治。

A.①②④              B.②④              C.④              D.②③

【考点】37: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3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采纳了法家的学说,为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思想专制,下令焚书坑儒;西汉时期,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但由此可知,秦汉的思想文化方面的相同点解决的是意识形态的问题,都是控制思想,加强统治,所以④选项符合题意.不管是秦代的“禁”,还是汉代的“尊”,并不都是强化儒家理论道德,都没有禁绝其他思想学派,所以①②说法不正确;秦代的焚书坑儒引起了反抗,但是汉代经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确立起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所以③说法有误,排除①②③选项.

故选C.

4.七年级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应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国家的建立

【考点】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5B:开元盛世;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明确唐朝时期实行的开放的民族政策以及“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场面.

【解答】从题目看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都发生在唐朝,而隋唐时期的特点就是繁荣与开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体现了社会的繁荣;“唐政府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体现了社会的开放.

故选C.

5.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A.

活字印刷术              B.

交子              C.

指南针              D.

造纸术

【考点】3K:纸的发明和改进.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文化.

【解答】A.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

C.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D.西汉时候,我国发明了造纸术,我国人们开始在纸上写字.到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为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选D.

6.近代有四位英国人曾经来到中国,在他们的日记中有误的是()

怀特:1842年底我到上海做生意

詹姆斯:1845年我向清政府申请在香港开办了工厂

约翰:1860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夏宫,我拿了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

奥托:1900年8月我们进入清国皇帝的宫殿,还到居民家中夺得许多战利品。

A.怀特              B.詹姆斯              C.约翰              D.奥托

【考点】8B:《马关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相关知识.

【解答】怀特:1842年底我到上海做生意,正确,通过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詹姆斯:1845年我向清政府申请在香港开办了工厂,错误,通过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香港已被英国人割占,詹姆斯不应向清政府申请在香港开办了工厂.

约翰:1860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夏宫,我拿了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正确,在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并抢掠了圆明园(夏宫).

奥托:1900年8月我们进入清国皇帝的宫殿,还到居民家中夺得许多战利品,正确,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城,进行了疯狂的抢掠.

故选B.

7.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考点】92: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

【解答】据所学知,戊戌变法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

故选C.

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了公车上书

B.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C.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考点】96: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现象”与“结论”.

【解答】“现象”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结论”是从前提推论出来的判断,一般指对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论断.选项中“签订”“黄金时代”“成立”都是现象的表述.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基于辛亥革命没有改变统治中国的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这一历史现象而得出的历史结论.ABD是历史现象.

故选C.

9.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与“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考点】9B: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掌握.

【解答】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补课”是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它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起点”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因为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主力军,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中国革命,因此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说的是辛亥革命的延续,C表述错误,无产阶级政党尚未成立,D表述错误,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故选B.

10.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如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处应该填写()

1924﹣1927年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1927﹣1937年

1934﹣1945年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

1945﹣1949年

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考点】9O:红军长征;9M: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分析】本题以“1927﹣1937年”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北伐战争和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27~1937年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前期以“工农武装割据”为指导,后期由于长征和日军侵华的步步紧逼中国革命力量开始北上转移,所以这一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题应该是“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B项正确;“民族耻辱,抗争探索”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进行抗争的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坚持和平,民主建国”是1945年重庆谈判时期的口号.故“1927﹣1937年”可知,此时期为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时期,其时代特征是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故选B.

11.2015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刊文:“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C.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D.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考点】9P:遵义会议.

【分析】此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

故选C.

12.11.1959年,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初上井冈山时曾撰文写道:“井冈山啊!你是个灯塔,照亮着亿万人民前进的道路……井冈山啊!你又是一颗珍珠,你蕴蓄着无穷的财富……井冈山啊!祝贺你以前是中国的第一山,今后永远是中国的第一山。”之所以称井冈山是“中国的第一山”是因为()

A.朱毛会师,第一支人民军队创建之地

B.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C.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具有首创意义

D.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

【考点】9M: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分析】本题以谢觉哉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称井冈山是“中国的第一山”.

故选C.

1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考点】A2: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解答】题干材料中观点为:“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指的是西安事变平解决,这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合作.

故选B.

14.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考点】AK: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平津战役的相关内容.由题干中的关键词“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可知,这是北平的和平解放.

【解答】解放战争中,在淮海战役进行的同时,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难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A.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B.淮海战役,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C.平津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D.渡江战役是在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故选C.

15.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如表反映的是()

       类别

时期

发式

服饰

称谓

礼节

脚形

辛亥革命前

剃发留辫

顶戴花翎 长袍马褂

大人 老爷

跪拜 作揖

缠足

辛亥革命后

强令剪辫

中山装 旗袍

先生 某君

鞠躬 握手

天足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讯设施的完善

【考点】B3: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变迁.

【解答】材料中“发式、服饰、称谓、礼节、脚形”属于人们日常生活习俗的范畴,从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前后,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故选B.

16.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

A.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B.强盗,带来深重灾难

C.强盗,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考点】H2: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应把握对哥伦布的评价.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哥伦布开辟到美洲的航行以后,欧洲殖民者纷纷到达美洲,给美洲人民带来了血腥的殖民掠夺.

故选B.

17.伏尔泰赞扬某国的政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这一政体的确立源于哪一部法律文件()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

【考点】H6:《权利法案》.

【分析】本题以伏尔泰赞扬某国的政体为切入点,考查《权利法案》.

【解答】由“无力为非作歹”“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结合所学,《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权利法案》.

故选A.

18.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此后,自行车先后出现铁制车轮、钢辐条、链条,后又经历了无缝钢管用于自行生产、橡胶充气轮胎的不断改进,至1898年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由此可见,自行车的发展()

A.只利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B.只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利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终结于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时期

【考点】I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K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这时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1886年英国的机械工程师斯塔利,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装上前叉和车闸,前后轮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这是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自行车的发展利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故选C.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该材料反映了()

A.俄国解放了农奴,使农奴获得政治权利

B.俄国废除农奴制是彻底的

C.美国废除黑奴制是彻底的

D.美国废除黑奴制是不成功的

【考点】JB: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答】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奴,使农奴获得政治权利.但农奴制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美国南北战争中,通过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但美国废除黑奴制是不彻底的,种族歧视现象依然存在.

故选A.

20.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              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C.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              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考点】J6: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分析】由题干中“1863年11月”“林肯”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美国南北战争.

【解答】A.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的成果的是美国总统华盛顿;

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合题干里的时间要求,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

C: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在1862年9月.

故选C.

2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作出死亡判决。”这主要表明()

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B.环境问题影响苏联经济可持续发展

C.环境问题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考点】L7: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分析】本题以”《生态灭绝》杂志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苏联工业化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作出死亡判决.”可知,这反映了环境问题影响苏联经济可持续发展.

故选B.

22.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华盛顿会议的资料卡片,其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历史背景              B.召开时间              C.主要内容              D.主要影响

【考点】LC: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华盛顿会议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解答】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即华盛顿会议,于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因此ABC的表述均符合史实,而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起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统治世界新秩序,D的表述不合史实.

故选D.

23.下面两幅漫画均反映了二战后的欧洲局势.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A.图1宣传了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重要性

B.图1揭露了美国企图利用经济手段控制两欧

C.图2中斯大林的“阻止”导致了欧洲联盟的建立

D.图2中斯大林的“阻止”使美苏由冷战走向军事冲突

【考点】MC: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解答】题目给出的漫画1中文字说没有马歇尔计划,你便没有面包可知,而你的孩子也会挨饿,说明图1宣传了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重要性.图2文字为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的投球,问斯大林能阻止吗?寓意是斯大林能不能阻止马歇尔计划和欧洲复兴,它无法体现斯大林的“阻止”导致了欧洲联盟的建立和美苏由冷战走向军事冲突.

故选A.

24.“一丝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这一构想()

A.将作为新政治经济实体与机制,实现各国优势互补

B.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

C.将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盟、东盟等发生竞争

D.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

【考点】OE: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一带一路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对外开放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A、“一带一路”构想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故A项错误;

B、“一带一路”加快区域发展,是对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的积极回应,故B项正确;

C、“一带一路”与这些组织没有产生竞争,故C项错误;

D、“一带一路”与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有着本质区别,故D项错误.

故选B.

25.一位学者曾对某种理论感叹道“谁还能继续相信自然界中有一种和谐的秩序?它岂不只是不同物种不断斗争的战场!在这战场上,一切都在不断运动,善和恶的范畴已经没有意义,唯一的标准只是生存和前进……”这种理论是()

A.进化论              B.经典力学              C.相对论              D.万有引力

【考点】KC:近代科学家.

【分析】本题以一位学者曾对某种理论感叹为切入点,考查进化论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谁还能继续相信自然界中有一种和谐的秩序?它岂不只是不同物种不断斗争的战场”可知,该理论是指进化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故选A.

二、材料题:

26.(屈辱与探索)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开始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不仅兴办近代企业,还创立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它开设了英文、法文、天文、算学、化学、物理等课程,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学校。

材料三  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落后中国的国门,中国的屈辱历史开始了。为改变中华民族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以及他们的先进分子和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

材料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讲话指出:“90年来,党所做的三件大事,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辉煌迭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如何理解这场战争“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2)材料二中的运动指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一批批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开始了不懈探索。请问在20世纪初他们在哪些层面进行探索?

(4)材料四中所说的“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请你举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例子来说明。

(5)请谈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中国该如何应对?

【考点】8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91:洋务运动;92:戊戌变法;96:辛亥革命;9M: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9O:红军长征;OF: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的措施.

【分析】(1)本题以“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的知识点.

(2)本题以“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开始了一场运动”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4)本题以“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为切入点,考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知识点.

(5)本题考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的做法.

【解答】(1)依据材料一“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是指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欺凌.

(2)依据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开始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不仅兴办近代企业,还创立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可知,这场运动指中国历史上的洋务运动.依据“这场运动不仅兴办近代企业,还创立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它开设了英文、法文、天文、算学、化学、物理等课程,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学校.”得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新式人才.

(3)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所以在20世纪初他们在政治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进行探索.

(4)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围攻,损失严重,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领队伍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5)中国应顺应全球化潮流;制定有效防范风险的政策;引进资金技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实事求是,结合国情进行改革⑤重视科技创新等等.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欺凌.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新式人才.

(3)政治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

(4)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①顺应全球化潮流②制定有效防范风险的政策;③引进资金技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④实事求是,结合国情进行改革⑤重视科技创新等等.

27.“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是法律上的“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

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合会注意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四: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3年末给罗斯福的信中曾说:“如果你在现行制度内实验成功,各国将进行新的更雄心勃勃的实践,而我们也可以把你任总统之日起,作为一个新的开端。”

(1)依据材料一所述内容指出是俄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在俄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

(3)材料三中“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是指列宁实施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苏俄(联)有何作用?

(4)材料四中罗斯福的“实验”的中心措施是什么?凯恩斯把罗斯福的“试验成功”“作为一个新的开端”的理由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考点】JB: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JD:日本明治维新;L4:苏俄新经济政策;LE:罗斯福新政;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掌握.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解答】(1)据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是法律上的“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述内容指出是俄国历史上的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使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据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3)据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合会注意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结合所学可知,“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是指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巩固了政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4)据材料四“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3年末给罗斯福的信中曾说:‘如果你在现行制度内实验成功,各国将进行新的更雄心勃勃的实践,而我们也可以把你任总统之日起,作为一个新的开端.’”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的“实验”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凯恩斯把罗斯福的“试验成功”“作为一个新的开端”的理由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5)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围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新经济政策;作用: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巩固了政权.

(4)对工业的调整;开创了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查看更多【揭阳历史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