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湛江中考 > 湛江中考试题 > 湛江历史试题 > 正文

2017-2018年湛江中考历史模拟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12-06 17:03:55文/王蕊

2017-2018年湛江中考历史模拟试题【word版含答案】

由于版式的问题,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现象,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下表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3分)如图1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

菁优网:http://www.jyeoo.com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朝代              D.铁器时代

2.(3分)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3.(3分)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A.A              B.B              C.C              D.D

4.(3分)南宋时“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的现象,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下列事件对民族融合的加强有促进作用的是(  )

A.商鞅变法              B.靖康之变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5.(3分)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6.(3分)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 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 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7.(3分)《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的是(  )

A.北民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元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8.(3分)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

A.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              B.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政策              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

9.(3分)元朝时设置宣政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二者的相同作用是(  )

A.管理西藏地区的宗教、军事、政治等事务

B.监督西藏达赖喇嘛继承人的遴选与继位

C.专门管理西藏和全国的佛教事务

D.负责保护丝绸之路,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往来

10.(3分)“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11.(3分)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12.(3分)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13.(3分)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14.(3分)在2011年两会上,教育依然是代表们关注的热点。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教育有借鉴意义的是(  )

①提倡“仁爱”      ②为政以德         ③因材施教

④要求学生“温故知新”      ⑤重视启发引导学生。

A.①②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5.(3分)胡适1923 年给友人 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16.(3分)2009年中国《工业化蓝皮书》指出:船舶制造工业是我国当前现代化水平最高的行业,该行业在我国近代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7.(3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18.(3分)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

A.雅克萨之战              B.渡江战役

C.百团大战              D.抗美援朝战争

19.(3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0.(3分)在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有一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可以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四月小 二十三日 星期六。”作为历史记录,它已定格为永恒。由此记录,你能想到的是(  )

A.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B.日军攻占南京,开始大屠杀

C.抗战胜利,南京光复              D.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21.(3分)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的开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土地改革的完成

22.(3分)下旬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创建新中国道路上发生的历史事件,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爆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②①④

23.(3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端的标志。“开端”是指(  )

A.在全国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

B.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4.(3分)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5.(3分)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二、2017-2018年湛江中考历史模拟试题综合题(26题14分,27题11分)

26.(14分)国共合作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国共两党之间关系如何曾经直接影响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纲领,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在各地“清共”,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坡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中国大地陷入了一片血雨腥风之中。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材料三:“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希望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夜潭,想到台湾各地走一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请问这场革命运动中最有代表性的战争是什么?为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国民党专门创办了一所什么学校?

(2)结合材料二,请写出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两次起义?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7世纪却被哪个国家侵占?后来又被谁收复的?

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其管辖,又设置了什么机构?19世纪末期,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台湾再次被外国侵占?哪一场战争结束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4)温家宝总理的谈话表达了自己的殷切希望,其中“如果有这样可能”指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两岸关系的发展?

27.(11分)《大国崛起》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大国崛起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世界近现代史上,英、美、日等国强大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文化的进步、经济的强盛、体制的创新以及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开阔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是后起国家走上强盛的开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过程,不断探索改革,在经济、外交、国防、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列举近代上,我国“开阔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四则事例。

(2)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实行创新,推行什么外交政策?列举新中国50年代和70年代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3)在解决遗留的历史问题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创新地实行什么方针政策?

2017-2018年湛江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下表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3分)如图1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

菁优网:http://www.jyeoo.com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朝代              D.铁器时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所以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2.(3分)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分析】本题以分封制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解答】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分封制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3分)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以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为切入点,考查丝绸之路.

【解答】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因此A推论错误.丝绸之路是因为丝织品是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得名,因此B推论错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因此C推论错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因此D史实与推论搭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丝绸之路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3分)南宋时“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的现象,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下列事件对民族融合的加强有促进作用的是(  )

A.商鞅变法              B.靖康之变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又进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包括: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措施,这些措施都促进了民族融合.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5.(3分)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分析】本题以“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为切入点,考查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

【解答】依据所学,“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反映的是隋唐时期史实,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隋唐时期的主题是繁荣开放.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3分)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 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 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创立的知识点,应把握科举制度的内容及其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隋唐时期”,结合所学内容: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它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故选C.

【点评】本题一道材料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7.(3分)《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的是(  )

A.北民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元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社会生活.

【解答】从题干的“东京”得知,它是北宋的都城.瓦子出现的原因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都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们休闲娱乐场所就日益形成规模;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出现早市、夜市.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整个宋朝时期的相关内容识记.

8.(3分)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

A.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              B.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政策              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的政治制度史的掌握情况.

【解答】由关键词明朝宰相制度,锦衣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制度考来看,都是在政治制度方面,都与君主专制有关.对外交往材料找不到依据,“闭关锁国”政策没有涉及,明朝的文化只有“八股取士”靠边,不能入选.故答案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了学生对明朝的政治制度史的理解和掌握.

9.(3分)元朝时设置宣政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二者的相同作用是(  )

A.管理西藏地区的宗教、军事、政治等事务

B.监督西藏达赖喇嘛继承人的遴选与继位

C.专门管理西藏和全国的佛教事务

D.负责保护丝绸之路,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往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藏专史的知识点.

【解答】元朝时期,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清朝时期,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二者的相同作用是管理西藏地区的宗教、军事、政治等事务,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元朝、清朝时期加强西藏管辖的措施的记忆能力.

10.(3分)“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解答】根据题干,考查的是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B、C选项与商业无关,D选项长安在唐朝是就已是国际性大都市,不算突出表现.在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答案选A.

【点评】注意阅读题干的关键词“商业发展”.

11.(3分)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分析】本题以材料切入考查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解答】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即高度集权,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清朝设置军机处.为了加强君主集权,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命令交由各部执行.乾隆帝撤销原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的加强.

12.(3分)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结束,《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重,大大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解答】根据材料“(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可知其观点是北洋舰队徒有其表,外强中干,这说明了甲午战败的原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借此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13.(3分)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答】根据材料“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可知这是强调辛亥革命的意义重大.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故选A.

【点评】熟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4.(3分)在2011年两会上,教育依然是代表们关注的热点。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教育有借鉴意义的是(  )

①提倡“仁爱”      ②为政以德         ③因材施教

④要求学生“温故知新”      ⑤重视启发引导学生。

A.①②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分析】本题考查了孔子.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

【解答】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他说“当仁不让于师”.①提倡“仁爱”和②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教育贡献.

15.(3分)胡适1923 年给友人 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与两面大旗.

【解答】题干给出的《新青年》这个重要刊物,考查它所代表的“新时代”.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的空前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和两面大旗,注意前面两个杂志的小陷阱.

16.(3分)2009年中国《工业化蓝皮书》指出:船舶制造工业是我国当前现代化水平最高的行业,该行业在我国近代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掌握情况.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时期的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李鸿章赞其为“开山之祖“.后在继任船政大臣沈葆祯的苦心经营下,船政局成为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17.(3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

【解答】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总结洋务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张.他们希望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和特点.

18.(3分)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

A.雅克萨之战              B.渡江战役

C.百团大战              D.抗美援朝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美援朝,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解答】题目材料叙述了彭德怀抗美援朝.建国初,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家卫国,彭德怀率领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故选D.

【点评】知道抗美援朝是建国初期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之一.

19.(3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标语,考查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解答】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D.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改革开放后的口号.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20.(3分)在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有一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可以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四月小 二十三日 星期六。”作为历史记录,它已定格为永恒。由此记录,你能想到的是(  )

A.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B.日军攻占南京,开始大屠杀

C.抗战胜利,南京光复              D.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分析】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知识点.

【解答】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年是民国1年,题干中的“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是1911+38=1949年.所以由此记录能想到的是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渡江战役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21.(3分)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的开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土地改革的完成

【分析】本题以“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据题干“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时间与影响.

22.(3分)下旬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创建新中国道路上发生的历史事件,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爆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②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秋收起义、红军长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掌握重大事件的时间顺序.

【解答】①反映的是1934﹣1936年红军长征;②反映的战斗情形发生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秋收起义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反映的是1927年秋收起义;④反映的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秋收起义、红军长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3.(3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端的标志。“开端”是指(  )

A.在全国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

B.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答】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4.(3分)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分析】本题以一位学者的评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美建交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可知,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双方的敌对时代结束,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最重要的前提.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美建交的相关史实.

25.(3分)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分析】本题以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和80年代初中国农村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经济体制的变革.

【解答】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晚期为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80年代初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属于经济体制的变革.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二、综合题(26题14分,27题11分)

26.(14分)国共合作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国共两党之间关系如何曾经直接影响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纲领,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在各地“清共”,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坡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中国大地陷入了一片血雨腥风之中。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材料三:“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希望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夜潭,想到台湾各地走一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请问这场革命运动中最有代表性的战争是什么?为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国民党专门创办了一所什么学校?

(2)结合材料二,请写出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两次起义?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7世纪却被哪个国家侵占?后来又被谁收复的?

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其管辖,又设置了什么机构?19世纪末期,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台湾再次被外国侵占?哪一场战争结束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4)温家宝总理的谈话表达了自己的殷切希望,其中“如果有这样可能”指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两岸关系的发展?

【分析】(1)本题以“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为切入点,考查北伐战争和黄埔军校的建立.

(2)本题以“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为切入点,考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3)本题以“台湾是祖国的宝岛”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台湾的相关史实.

(4)本题考查的是对待台湾问题的相关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 “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运动中最有代表性的战争是北伐战争,为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国民党专门创办了黄埔军校.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建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震动了全国,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可知,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 年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1661年3月,郑成功从金门出发,进军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台湾府的设立促进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19世纪末期,通过《马关条约》,台湾再次被外国侵占,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再次被外国侵占,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4)由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可知,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温家宝总理希望去看看,这表达了他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的情感,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我们确保并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两岸双方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故答案为:

(1)北伐战争;黄埔军校.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3)荷兰;郑成功;台湾府;《马关条约》;抗日战争的胜利.

(4)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的情感,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确保并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两岸双方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27.(11分)《大国崛起》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大国崛起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世界近现代史上,英、美、日等国强大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文化的进步、经济的强盛、体制的创新以及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开阔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是后起国家走上强盛的开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过程,不断探索改革,在经济、外交、国防、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列举近代上,我国“开阔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四则事例。

(2)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实行创新,推行什么外交政策?列举新中国50年代和70年代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3)在解决遗留的历史问题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创新地实行什么方针政策?

【分析】本题以《大国崛起》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的反响切入考查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和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

【解答】(1)举近代上,我国“开阔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四则事例分别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依次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制度以及思想,是我国对近代化的探索.

(2)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实行创新,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在解决遗留的历史问题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创新地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统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前景.它仅适用于香港、澳门、台湾三地.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50年代: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70年代: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3)一国两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及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查看更多【湛江历史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