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宜昌中考 > 宜昌中考试题 > 宜昌历史试题 > 正文

2018宜昌二十八中七年级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2017-12-01 16:26:01文/赵妍妍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宜昌二十八中七年级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实现全国统一局面的时间和关键人物是(  )

A.581年 杨坚              B.605年 隋文帝              C.589年 杨坚              D.611年 隋文帝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3.(宜昌中考历史)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5.下面关于“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C.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6.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7.(宜昌中考历史)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

A.三分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8.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隋律》              B.《唐律疏议》

C.《秦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引用此话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阐明君民关系              B.为了阐明水与舟的关系

C.为了说明民贵君轻              D.为了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10.(宜昌中考历史)张某是唐代中央机关的小吏,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政令的执行,他所在的部门属于(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军机处

1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子贵,尽是读书人。”与该诗反映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2.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戚继光抗倭

13.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海外华人自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喜欢唐朝的服装

B.唐朝在世界历史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唐朝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4.(宜昌中考历史)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遣唐使到来

15.恩格斯曾经说“:在14世纪初,从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

A.火药 阿拉伯              B.造纸术 以色列

C.指南针 阿拉伯              D.印刷术 以色列

1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史

1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8.(宜昌中考历史)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19.岳飞赢得人民尊敬的最主要原因(  )

A.岳飞抗金符合中原广大人民的利益

B.岳飞的忠君思想

C.岳家军纪律严明

D.岳家军作战勇敢

20.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南宋建立              B.宋金和议              C.郾城大捷              D.澶渊之盟

2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方向南转移的过程,至(  )最终完成.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2.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诗)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诗)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23.(宜昌中考历史)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山西田家背井离乡“走西口”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曾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A.使南方混乱              B.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24.北宋时期,纸币的出现说明了(  )

A.江南经济的发展超过北方              B.北宋注意货币改革

C.商业繁荣和商品交换的频繁              D.造纸技术的成熟

25.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舍。下列对瓦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主要原因

B.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

C.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

D.瓦舍的出现,意味着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二、(宜昌中考历史)辨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18分.其中,第26、27小题各3分,第28、29小题各6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6.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

错误:  ;

理由:  .

27.南宋都城东京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错误:  ;

理由:  .

28.(宜昌中考历史)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的吐蕃人是维吾尔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他们的杰出赞普尺带珠丹统一青藏高原,开始了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错误:  ;

理由:  .

29.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以及唐朝印制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活字印刷品﹣﹣《金刚经》,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上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

30.(宜昌中考历史)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是唐朝第二位君主,是一位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皇帝,他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也有人说她任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她的石碑上却没有刻字,功过是非让后世去评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描述的皇帝是谁?他们的统治被誉为什么?

(2)材料二中描述的皇帝,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其地位。

(3)继承与创新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什么制度?

(4)写出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两项科技成就。

(5)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1.(宜昌中考历史)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材料三:(宜昌中考历史)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经济重心转移完成于哪个具体朝代?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哪位皇帝时期开凿?其目的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名称是什么?另一种灌溉工具叫什么?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2(宜昌中考历史).唐、宋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广泛的对外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如广州)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请回答:

(1)(宜昌中考历史)材料一中①②③所表示的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请你用“序号﹣国家﹣史实”的模式,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例如:②﹣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对外贸易情况如何?南宋时期,全国最大的港口是哪里?

(3)宋代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对外贸易?该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4)结合两段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宋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5)上述材料说明的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发?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二十八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实现全国统一局面的时间和关键人物是(  )

A.581年 杨坚              B.605年 隋文帝              C.589年 杨坚              D.611年 隋文帝

【考点】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杨坚建立隋朝与隋朝的统一.

【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故选C.

【点评】(宜昌中考历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杨坚建立隋朝与隋朝的统一.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考点】隋朝大运河.

【分析】(宜昌中考历史)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意义的认识.

【解答】从材料中的“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信息判断这是沟通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目的就是要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适应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灵活识记其意义.

 

3.(宜昌中考历史)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考点】开皇之治;隋朝的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繁盛一时的隋朝,理解隋王朝的特点.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隋朝581年建立,618年灭亡,存在时间短暂;隋朝经济繁荣,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故选A.

【点评】注意识记和理解隋朝的特点,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4.(宜昌中考历史)“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考点】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开元盛世相关知识的识记.

【解答】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开元盛世.

 

5.(宜昌中考历史)下面关于“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C.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

【解答】(宜昌中考历史)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还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人口大幅度增长是表现不是原因.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与贞观之治.

 

6.(宜昌中考历史)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考点】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考查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解答】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7.(宜昌中考历史)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

A.三分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考点】三省六部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准确认识.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符合材料中“委员制”.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难度中等.

 

8.(宜昌中考历史)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隋律》              B.《唐律疏议》

C.《秦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律疏议》的认识.

【解答】《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为唐高宗时所做,长孙无忌等编《永徽律疏》,与《唐律》合称《唐律疏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9.(宜昌中考历史)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引用此话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阐明君民关系              B.为了阐明水与舟的关系

C.为了说明民贵君轻              D.为了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解答】“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话借喻统治者对百姓的依存关系,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唐太宗引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结合课本和材料分析解决,难度中等.

 

10.(宜昌中考历史)张某是唐代中央机关的小吏,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政令的执行,他所在的部门属于(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军机处

【考点】三省六部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解答】唐朝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文件,然后交给门下省审核,最后交皇帝审批才能通过.尚书省属于执行机构.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政令的执行,注意准确识记三省六部制的职能.

 

11.“(宜昌中考历史)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子贵,尽是读书人。”与该诗反映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勤学、文章、读书人”等可知是反映的是科举制度.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影响.

 

12.(宜昌中考历史)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戚继光抗倭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知识,

【解答】其中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D戚继光抗倭都属于古代的对外交往,C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史实.

 

13.(宜昌中考历史)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海外华人自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喜欢唐朝的服装

B.唐朝在世界历史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唐朝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考点】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人”称谓的由来.

【解答】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唐人”称谓的由来.

 

14(宜昌中考历史).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遣唐使到来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对外友好往来的史实.

【解答】分析题目,唐朝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以下那个人物,观察选项,玄奘西行说得是玄奘去西方求取佛经,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的故事,主动学习外国文化,表达了中国人的开放意识,也体现了刻苦精神.A项反映的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B项、D项反映了唐朝传播先进的唐朝文化.

故选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玄奘西游的有关内容.

 

15.(宜昌中考历史)恩格斯曾经说“:在14世纪初,从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

A.火药 阿拉伯              B.造纸术 以色列

C.指南针 阿拉伯              D.印刷术 以色列

【考点】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分析】本题考查了火药的传播.

【解答】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变革的发明是火药,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火药的传播.

 

16.(宜昌中考历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史

【考点】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形式诗歌的知识,重点识记杜甫的相关知识.

【解答】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诗史”;“医圣”指的是东汉名医张仲景;“书圣”指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诗圣”称颂的是杜甫的诗歌艺术.

故选D.

【点评】注意识记古代名人的各自称号.

 

17.(宜昌中考历史)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南宋和金的对峙.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辽、西夏时期的历史特征的知识点,应把握辽、宋、西夏时期的历史特征.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辽、宋、西夏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民族政权的并立.北宋统治着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辽是在北宋的北方与之并立的政权,西夏是统治着宁夏等地区与宋并立的政权.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18(宜昌中考历史).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考点】靖康之变和北宋的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灭亡.

【解答】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军掳走,因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史称靖康之变.“靖”、“康”与金灭北宋有直接联系.

故选C.

【点评】掌握宋朝的相关知识.

 

19.岳飞赢得人民尊敬的最主要原因(  )

A.岳飞抗金符合中原广大人民的利益

B.岳飞的忠君思想

C.岳家军纪律严明

D.岳家军作战勇敢

【考点】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分析】(宜昌中考历史)本题考查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相关知识.

【解答】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体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免于或减少了金军的铁蹄蹂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岳飞抗金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20.(宜昌中考历史)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南宋建立              B.宋金和议              C.郾城大捷              D.澶渊之盟

【考点】南宋和金的对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金和议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岳飞班师后,南宋与金最终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1.(宜昌中考历史)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方向南转移的过程,至(  )最终完成.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准确识记,解题时注意题干要求是“最终完成”.北宋开始,从越南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得到推广,到南宋时,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苏州和湖州就是当时最著名的水稻产区.中国是茶树的故乡,到了宋代,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必需品.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宋代以前棉花从东南亚传入我国,但种植很少,到了宋代,随着南方人口的增多而种植面积扩大.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超过了北方.到两宋时,棉纺织在江南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后来,棉布则成了中国人的主要衣料.宋朝时候,我国的制瓷业高度发达.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代的商业和海外贸易都超过了前代,宋朝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为两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基础;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南宋时,完成转移;元代时南方继续发展,形成北方倚重于南方的局面,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

 

22.(宜昌中考历史)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诗)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诗)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古代语句反映经济发展的认识.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经济重心南移的方向是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江流域.

【解答】(宜昌中考历史)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现象;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了唐朝开元盛世的情况;

C“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太湖流域的富足情况,说明了长江流域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D“无徽不成镇”是明清时期流传于江南一带的民谚,意思是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就形成不了市镇,说明徽州人擅于经商.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要大事,经济重心的南移给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是:安定的社会坏境,先进的生产技术与高素质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等.

 

23.(宜昌中考历史)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山西田家背井离乡“走西口”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曾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A.使南方混乱              B.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口南迁和江南开发的认识.

【解答】北方人口曾大量向南迁移,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以及大量劳动力,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发展.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影响.

 

24.(宜昌中考历史)北宋时期,纸币的出现说明了(  )

A.江南经济的发展超过北方              B.北宋注意货币改革

C.商业繁荣和商品交换的频繁              D.造纸技术的成熟

【考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由于商业的繁荣和商品交换的频繁,金属货币携带非常不方便,北宋的四川地区的开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注意扎实掌握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历程.

 

25(宜昌中考历史).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舍。下列对瓦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主要原因

B.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

C.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

D.瓦舍的出现,意味着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娱乐场所﹣﹣瓦子.

【解答】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故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是错误的.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代娱乐场所﹣﹣瓦子的相关史实.

 

二、(宜昌中考历史)辨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18分.其中,第26、27小题各3分,第28、29小题各6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6.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

错误: 不是修建大运河而亡 ;

理由: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

【考点】隋朝的灭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解答】(宜昌中考历史)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而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大运河只是其暴政的一个表现.

故答案为:

错误:不是修建大运河而亡.理由: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27.(宜昌中考历史)南宋都城东京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错误: 南宋都城东京 ;

理由: 南宋的都城是临安,东京是北宋的都城 .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娱乐场所﹣﹣瓦子.

【解答】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故答案为:

错误:南宋都城东京;理由:南宋的都城是临安,东京是北宋的都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代娱乐场所﹣﹣瓦子.

 

28.(宜昌中考历史)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的吐蕃人是维吾尔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他们的杰出赞普尺带珠丹统一青藏高原,开始了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错误: 维吾尔族;尺带珠丹 ;

理由: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初,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赞普是松赞干布 .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

【解答】吐蕃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是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初,吐蕃的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开始了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故答案为:

错误:维吾尔族;尺带珠丹.

理由: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初,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赞普是松赞干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属基础题.

 

29.(宜昌中考历史)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以及唐朝印制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活字印刷品﹣﹣《金刚经》,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上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考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分析】本题考查《金刚经》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诗集.唐咸通九年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宜昌中考历史)他是唐朝第二位君主,是一位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皇帝,他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也有人说她任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她的石碑上却没有刻字,功过是非让后世去评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描述的皇帝是谁?他们的统治被誉为什么?

(2)材料二中描述的皇帝,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其地位。

(3)继承与创新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什么制度?

(4)写出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两项科技成就。

(5)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考点】材料解析题;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阐述见解题.

【分析】(宜昌中考历史)(1)本题考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武则天的地位.

(3)本题考查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

(4)本题考查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5)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

【解答】(1)由材料一“他是唐朝第二位君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材料中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宜昌中考历史)由材料二“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的石碑上却没有刻字,功过是非让后世去评说”可知,“她”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据所学知,隋朝虽然统治时间不长,但对后世影响深远,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以及三省六部制度,这两项制度被后世王朝一直沿用.

(4)据所学知,隋唐时期我国科技发达,取得了很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如唐朝时期发明的雕版印刷术以及在建筑方面隋朝建造的赵州桥等.

(5)本题考查对隋唐时期历史总体特征的把握.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和开放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对外方面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与世界许多国家有着密切的交往.

故答案为:

(1)唐太宗;“贞观之治”.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度.

(4)雕版印刷术、赵州桥.(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5)繁荣和开放.

【点评】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繁荣的一个时期,要注意识记这一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31.(宜昌中考历史)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经济重心转移完成于哪个具体朝代?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哪位皇帝时期开凿?其目的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名称是什么?另一种灌溉工具叫什么?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考点】(宜昌中考历史)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隋朝大运河;盛唐的社会气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

(2)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4)本题考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

【解答】(宜昌中考历史)(1)由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可知,“江南经济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据所学知,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其中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是江南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3)材料二的图二的工具是曲辕犁.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同一时期唐朝在农业生产上还出现了筒车这种先进的灌溉工具.

(4)(宜昌中考历史)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这是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故答案为:

(1)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南宋.

(2)江南河;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曲辕犁;筒车.

(4)经济重心南移.

【点评】本题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为主线,考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隋朝大运河、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等知识.

 

32.(宜昌中考历史)唐、宋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广泛的对外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如广州)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请回答:(宜昌中考历史)

(1)材料一中①②③所表示的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请你用“序号﹣国家﹣史实”的模式,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例如:②﹣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对外贸易情况如何?南宋时期,全国最大的港口是哪里?

(3)宋代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对外贸易?该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4)结合两段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宋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5)上述材料说明的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发?

【考点】材料解析题;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时期中外友好交往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宋朝时期对外贸易的情况及当时最大的港口.

(3)本题考查宋朝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4)本题考查唐宋两朝的对外政策.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宜昌中考历史)(1)由材料一地图可知,图中①处的是天竺,③处是日本.据所学知,玄奘西游去天竺“取经”,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鉴真六次东渡,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也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日本文字、生活习俗汉化等.

(2)由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如广州)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可知宋代的对外贸易活跃、繁荣(兴盛).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南宋时期泉州是最大的港口.

(3)据所学知,宋朝海外贸易发达,为了管理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市舶司的设立说明宋朝海外贸易发达,也说明了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

(4)(宜昌中考历史)由材料一中的唐朝对外交往情况和宋朝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我们可以提出,唐宋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应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故答案为:

(1)①﹣天竺﹣玄奘西游“取经”.③﹣日本﹣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

(2)活跃、繁荣(兴盛);原因:宋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造船业的发达;政府的鼓励等(答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   

(3)市舶司;说明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对海外贸易重视.

(4)对外开放.

(5)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应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发展.(意思接近即可)

【点评】本题以唐宋时期的对外交往为主线,考查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及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相关知识.

第1页(共17页)

 

查看更多【宜昌历史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