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莱芜中考 > 莱芜中考试题 > 莱芜化学试题 > 正文

2018莱芜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2017-11-29 16:53:04文/赵妍妍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莱芜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镁条燃烧              B.

钢铁生锈              C.

酿谷成酒              D.

干冰升华

2.(莱芜中考化学)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4.以下饮品不属于溶液的是(  )

A.啤酒              B.酸奶              C.矿泉水              D.可口可乐

5.(莱芜中考化学)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碘食盐              B.蒸馏水              C.氯化钠注射液              D.食醋

6.下列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作气体肥料

C.生产碳酸饮料              D.用于制造舞台烟雾

7.垃圾分类从我做起,金属饮料罐属于(  )

A.

可回收物              B.

有害垃圾              C.

厨余垃圾              D.

其他垃圾

8.(莱芜中考化学)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制冷剂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氧气用于气焊              D.氢气用作清洁能源

9.铝是重要的金属元素.如图为地壳中各元素含量分布图,表示铝元素的是(  )

A.1              B.2              C.3              D.4

10.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A.O2              B.2O              C.2O2              D.O2﹣

11.含氟牙膏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7              B.9              C.10              D.19

12.(莱芜中考化学)如图,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13.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电器短路起火,立即切断电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室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4.(莱芜中考化学)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的原因是(  )

A.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二氧化碳溶于水时生成碳酸

C.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变成“干冰”

D.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15.如图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

B.氯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7

C.氯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影响氯元素的化学性质

16.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B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D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17(莱芜中考化学).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40℃时Z的溶解度最大

B.温度由60℃降至40℃时,Y析出的晶体最多

C.40℃时,Z和Y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40℃时,X、Y、Z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质质量分数X=Y>Z

18.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TiO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害

B.纳米TiO2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

C.纳米TiO2与普通的TiO2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

D.制备纳米TiO2的反应:H4TiO4TiO2+2H2O

19.(莱芜中考化学)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③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排列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

2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

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A.A              B.B              C.C              D.D

 

二、理解与应用

21.(莱芜中考化学)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阅读相关背景回答下列问题:

周末晓晓同学想帮父母做家务,他首先为父母准备了丰盛的早餐:鸡蛋、高钙牛奶、面包和苹果.

(1)早餐中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     .

(2)高钙牛奶可以为人体补充每天所需的钙元素,老年人缺钙会导致的疾病是(填字母序号)     .

A.贫血    B.龋齿    C.骨质疏松

最近天气雾霾情况严重,晓晓为准备上班的父母准备了防霾口罩.

(3)某品牌口罩的制作材料有:涤纶、活性炭、棉、塑料,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4)口罩中加入活性炭主要利用活性炭的     性.

家里开水没有了,晓晓准备烧一些开水.

(5)晓晓发现烧水的水壶中有较多水垢,怀疑家里的水是硬水,他可以通过向自来水中加入     加以鉴别,用食醋可以除去水垢,醋的有效成分可用HAc表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反应原理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相似,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6)生活中常采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整理生活物品,晓晓发现家中角落堆积了一些铁丝、铝丝和铜丝.

(7)晓晓很容易辨别出铜丝,他依据的是     ;三种金属都可拉成丝状,利用了金属的     性.

(8)三种金属都能用来制导线,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晓晓想验证铝丝具有导热性,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9)小小发现一瓶过氧化氢消毒液,用于清洗伤口时会出现泡沫,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0)(莱芜中考化学)小小还发现了一盒头孢地尼分散片,主要成分头孢地尼的化学式为C14H13N5O5S2,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

22.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判断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判断的依据是     .

(2)某同学取一根洁净的铜丝,称量其质量为m1 g,将此铜丝加热并冷却后再次称量,其质量为m2 g,则m1      m2 (填“>”、“<”或“=”),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3)在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并使其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7

m

6

11

A.m=1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X与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3:2

D.若该反应充分进行,反应后W仍有剩余.

23.(莱芜中考化学)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甲同学验证燃烧的条件.取一小块白磷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     ,白磷仍然没有燃烧,再从a管通入     ,白磷发生燃烧,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乙同学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24.(莱芜中考化学)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用途广泛.

(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     .

(2)蘸浓盐酸的玻璃棒和蘸浓氨水的玻璃棒接近但不接触,发生了如图1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气体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实验时要注意     .

(3)观察图2并回答问题:

由图2可知,HCl和NaOH的反应实质是H+和OH﹣之间的反应,此反应可表示为:H++0H﹣=H2O.像这种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称为离子方程式.任何复分解反应都可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练习】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溶液与AgNO溶液反应:     .

HNO3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     .

【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结合生成     的反应.

【应用】判断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H+、Cl﹣、CO32﹣     B.H+、Ba2+、Cl﹣、SO42﹣

C.Cu2+、Na+、NO3﹣、OH﹣     D.H+、K+、Cl﹣、SO42﹣.

 

三、(莱芜中考化学)实验与探究

25.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四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1)实验A中水作用是     .

(2)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     .

(3)实验C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的结论     .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

26.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先在实际容积为250mL 的集气瓶中装进50mL的水,在粗铜丝末端的铜勺中放足量白磷,按图连好仪器,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白磷燃烧.(1)实验中主要利用铜的     性.

(2)写出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mL.

(4)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     ;由此现象分析,影响气体压强的主要因素有     .

27(莱芜中考化学).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实验目的】验证煤中含有碳元素,检验是否含有硫元素

【查阅资料】

①已知煤完全燃烧后,其中的碳和硫元素基本都转化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②二氧化碳与高锰酸钾不反应.

③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其中X的化学式是:     .

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为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甲同学认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于是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结论与反思】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

(2)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

(3)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     .

 

四、(莱芜中考化学)分析与计算

28.为了测定某含杂质7%的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黄铜主要成分为铜和锌,并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中不含铜、锌元素,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受热也不分解).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向过滤后所得溶液中加入87.4g水,则最终所得溶液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莱芜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镁条燃烧              B.

钢铁生锈              C.

酿谷成酒              D.

干冰升华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酿谷成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2.(莱芜中考化学)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考点】6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解答】解:A、氮气占78%,故选项正确;

B、氧气占21%,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考点】C1:元素的概念.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铁强化酱油”中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4.(莱芜中考化学)以下饮品不属于溶液的是(  )

A.啤酒              B.酸奶              C.矿泉水              D.可口可乐

【考点】7C: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啤酒是酒精、麦芽糖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酸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C、矿泉水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可口可乐是碳酸、蔗糖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碘食盐              B.蒸馏水              C.氯化钠注射液              D.食醋

【考点】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解:A、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含有碘的物质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注射液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莱芜中考化学)

6.下列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作气体肥料

C.生产碳酸饮料              D.用于制造舞台烟雾

【考点】6R: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析】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冷藏食品、人工降雨、制作饮料、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等.根据我们所了解的这些,分析各个选项的正确与否.

【解答】解:A、供给人呼吸的是氧气,而不是二氧化碳,故A的说法不正确;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植物的生长,因此,二氧化碳常被称为气体肥料,故B的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增大压强会溶解的更多,故D的说法正确;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A.

 

7.垃圾分类从我做起,金属饮料罐属于(  )

A.

可回收物              B.

有害垃圾              C.

厨余垃圾              D.

其他垃圾

【考点】HH: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分析】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等;废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结合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可回收物是指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废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正确.

B、有害垃圾是指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废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错误.

C、厨余垃圾用于回收各种厨房垃圾,废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错误.

D、其它垃圾是指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其它垃圾,废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莱芜中考化学)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制冷剂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氧气用于气焊              D.氢气用作清洁能源

【考点】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液氮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液氮蒸发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正确;

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错;

C、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错;

D、氢气用作清洁能源,是利用了氢气燃烧生成水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错;

故选A.

 (莱芜中考化学)

9.铝是重要的金属元素.如图为地壳中各元素含量分布图,表示铝元素的是(  )

A.1              B.2              C.3              D.4

【考点】C2: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分析】根据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结合图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前四位)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从图中看,3区域代表的元素含量在地壳中占第三位,故图中3区域代表的元素是铝.

故选C.

 (莱芜中考化学)

10.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A.O2              B.2O              C.2O2              D.O2﹣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

A、O2可表示1个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B、2O可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C、2O2可表示2个氧分子,故选项正确.

D、O2﹣可表示1个氧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含氟牙膏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7              B.9              C.10              D.19

【考点】BB: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氟原子核有9个质子,故这种氟原子的电子数为9.

故选B.

 (莱芜中考化学)

12.如图,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考点】7D: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7R: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对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赶往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所以右侧海水中的离子浓度会越来越大.

【解答】解:由图示知,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到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故尽管右侧海水中的离子个数不变,但水分子却在减少,因此浓度会越来越大,即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故选:B.

 

13.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电器短路起火,立即切断电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室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考点】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H5:防范爆炸的措施.

【分析】A、根据电器因短路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灭火解答;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D、根据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性质判断.

【解答】解:

A、电器因短路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是正确的,故正确;

B、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起到灭火的目的,用水浇灭,油附在水的上面,燃烧更旺,故错误;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D、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开窗通风,一者能降低天然气的温度,防止它达到着火点,二者可稀释天然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故正确.

答案:B

 (莱芜中考化学)

14.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的原因是(  )

A.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二氧化碳溶于水时生成碳酸

C.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变成“干冰”

D.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考点】6R: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

【解答】解: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不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D正确.

故选D.

 

15.如图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

B.氯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7

C.氯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影响氯元素的化学性质

【考点】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则氯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无法确定核内中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弧线表示电子层,氯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影响氯元素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莱芜中考化学)

16.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B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D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考点】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是因为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C、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17.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40℃时Z的溶解度最大

B.温度由60℃降至40℃时,Y析出的晶体最多

C.40℃时,Z和Y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40℃时,X、Y、Z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质质量分数X=Y>Z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P: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固体质量的情况;

溶质质量分数=×100%;

饱和溶液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X的溶解度最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因为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也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判断是否析出晶体及其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40℃时,Z和Y的溶解度相等,因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40℃时,X、Y、Z的饱和溶液中,X的质量分数最大,Y和Z的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60℃时,都变成不饱和溶液,并且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是X>Y=Z,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莱芜中考化学)

18.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TiO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害

B.纳米TiO2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

C.纳米TiO2与普通的TiO2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

D.制备纳米TiO2的反应:H4TiO4TiO2+2H2O

【考点】IA:复合材料、纳米材料;J3: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的性质判断.

B、二氧化钛(TiO2)可做成纳米材料,在光的催化作用下,将甲醛等有害物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C、纳米TiO2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

D、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能够破坏人体的蛋白质,有害人体健康,故正确;

B、二氧化钛(TiO2)可做成纳米材料,在光的催化作用下,将甲醛等有害物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能有效去除因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故B正确;

C、纳米 TiO2 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普通的TiO2则没有,故C错误;

D、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2.化学方程式为:H4TiO4TiO2+2H2O,故D正确.

故选C.

 (莱芜中考化学)

19.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③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排列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

【考点】6N: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来解答该题,要注意先连接仪器然后检查气密性,添加药品时先加固体后加液体.

【解答】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实验步骤是:按要求连好制取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向反应器中加入石灰石、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气体然后验满即可,所以顺序为①④③②⑤与C选项相符合

故选C

 

2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

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A.A              B.B              C.C              D.D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71:电解水实验;7R: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莱芜中考化学)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B、根据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进行分析.

C、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质量不再改变.

D、根据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图象应成一条水平直线,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B、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由于氯化钠是少量的,所以会完全溶解,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对应.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质量会随盐酸的不断加入而增加,直至碳酸钙完全反应,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而不是质量比为2:1,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故选:B.

 

二、理解与应用

21.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阅读相关背景回答下列问题:

周末晓晓同学想帮父母做家务,他首先为父母准备了丰盛的早餐:鸡蛋、高钙牛奶、面包和苹果.

(1)早餐中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 鸡蛋、高钙牛奶 .

(2)高钙牛奶可以为人体补充每天所需的钙元素,老年人缺钙会导致的疾病是(填字母序号) C .

A.贫血    B.龋齿    C.骨质疏松

最近天气雾霾情况严重,晓晓为准备上班的父母准备了防霾口罩.

(3)某品牌口罩的制作材料有:涤纶、活性炭、棉、塑料,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涤纶、塑料 .

(4)口罩中加入活性炭主要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

家里开水没有了,晓晓准备烧一些开水.

(5)晓晓发现烧水的水壶中有较多水垢,怀疑家里的水是硬水,他可以通过向自来水中加入 肥皂水 加以鉴别,用食醋可以除去水垢,醋的有效成分可用HAc表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反应原理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相似,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3+2HAc═CaAc2+CO2↑+H2O .

(6)生活中常采用 加热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整理生活物品,晓晓发现家中角落堆积了一些铁丝、铝丝和铜丝.

(7)晓晓很容易辨别出铜丝,他依据的是 铜丝是紫红色,铁丝和铝丝是银白色的 ;三种金属都可拉成丝状,利用了金属的 延展 性.

(8)三种金属都能用来制导线,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导电性 ;晓晓想验证铝丝具有导热性,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将铝丝的一端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手拿着另一端感觉热,可验证铝丝具有导热性 .

(9)(莱芜中考化学)小小发现一瓶过氧化氢消毒液,用于清洗伤口时会出现泡沫,原因是 2H2O2=2H2O+O2↑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0)小小还发现了一盒头孢地尼分散片,主要成分头孢地尼的化学式为C14H13N5O5S2,属于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21:10 .

【考点】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77:硬水与软水;82: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9H:盐的化学性质;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G5:书写化学方程式、;I7: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J1: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1)根据各类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考虑;(2)根据钙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考虑;(3)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考虑;(5)根据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解答;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解答;(6)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考虑;(7)根据铜丝的颜色与其他两种物质不同鉴别,金属拉成丝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8)制导线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9)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10)根据头孢地尼的化学式可以看出,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以及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莱芜中考化学)解:(1)鸡蛋、高钙牛奶中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老年人缺钙会导致的疾病是骨质疏松症;

(3)涤纶是合成纤维的一种,合成纤维、塑料均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中的一种;活性炭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棉属于天然材料.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或异味;

(5)检验硬水和软水的简单方法是:取样,加入肥皂水产生浮渣较多的水是硬水,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水是软水.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CO2↑+H2O;

(6)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硬水软化;

(7)铜丝的紫红色,铁丝和铝丝是银白色的;三种金属都可拉成丝状,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8)三种金属都能用来制导线,这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将铝丝的一端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手拿着另一端感觉热,可验证铝丝具有导热性.

(9)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10)头孢地尼的化学式可以看出,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4):(16×5)=21:10.

故答案为:(1)鸡蛋、高钙牛奶;(2)C;(3)涤纶、塑料;(4)吸附;(5)肥皂水;CaCO3+2HAc═CaAc2+CO2↑+H2O;(6)加热煮沸;(7)铜丝是紫红色,铁丝和铝丝是银白色的;延展;(8)导电性;将铝丝的一端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手拿着另一端感觉热,可验证铝丝具有导热性;(9)

2H2O2=2H2O+O2↑(10)有机物;21:10.

 (莱芜中考化学)

22.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判断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C、H (填元素符号),判断的依据是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

(2)某同学取一根洁净的铜丝,称量其质量为m1 g,将此铜丝加热并冷却后再次称量,其质量为m2 g,则m1 <  m2 (填“>”、“<”或“=”),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m1中没有包含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

(3)在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并使其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D (填字母序号).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7

m

6

11

A.m=1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X与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3:2

D.若该反应充分进行,反应后W仍有剩余.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据此答题.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3)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X质量增加了15克,是生成物;Z质量减少了10克,是反应物;W质量减少了5克,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Z和W等于生成的X质量,所以推断Y质量应该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是Z和W,生成物是X,所以是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关系即可推出一些量之间的关系.

【解答】(莱芜中考化学)解:(1)蜡烛燃烧产物水和二氧化碳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故可推断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C、H;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即m1中没有包含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因此m1<m2;

故答案为:<;m1中没有包含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3)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m=(2+1+16+16)﹣(17+6+11)=1,故A说法正确;

B、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物质质量的变化可知Z、W是反应物,X是生成物,Y可能是催化剂,其反应可表示为Z+W→X,因此此反应是化合反应,故B说法错误;

C、由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未知,所以无法判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因此不能得到化学方程式,故C说法错误;

D、反应中的Z与W的质量比为(16﹣6)g:(16﹣11)=2:1,因此若该反应充分进行,反应后W仍有剩余,故D说法正确.

故选AD.

 

2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甲同学验证燃烧的条件.取一小块白磷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 热水 ,白磷仍然没有燃烧,再从a管通入 氧气 ,白磷发生燃烧,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莱芜中考化学)乙同学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②③①④③ (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考点】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白磷在广口瓶中燃烧要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所以要加入热水、通入氧气;此实验还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根据碳酸是由二氧化碳与水接触形成,先控制与水接触即可,先把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与二氧化碳接触,看是否有变化;然后再使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与水接触,再通入二氧化碳,看变化.

【解答】(莱芜中考化学)解:(1)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取一小块白磷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并且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热水,再从a管通入氧气(或空气);该实验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本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从a端通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色;然后再从b端通氮气将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接着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纸花仍不变色;最后再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故答案为:

(1)热水;氧气.

(2)②③①④③.

 

24(莱芜中考化学).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用途广泛.

(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 氯化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

(2)蘸浓盐酸的玻璃棒和蘸浓氨水的玻璃棒接近但不接触,发生了如图1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H3+HCl=NH4Cl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气体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实验时要注意 在通风厨中进行 .

(3)观察图2并回答问题:

由图2可知,HCl和NaOH的反应实质是H+和OH﹣之间的反应,此反应可表示为:H++0H﹣=H2O.像这种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称为离子方程式.任何复分解反应都可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练习】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溶液与AgNO溶液反应: Ag++Cl﹣=AgCl .

HNO3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 2H++CO32﹣=H2O+CO2↑ .

【归纳】(莱芜中考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结合生成 水、沉淀、气体 的反应.

【应用】判断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D .

A.Na+、H+、Cl﹣、CO32﹣     B.H+、Ba2+、Cl﹣、SO42﹣

C.Cu2+、Na+、NO3﹣、OH﹣     D.H+、K+、Cl﹣、SO42﹣.

【考点】F6: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2)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

(3)书写离子方程式要注意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解答】解:(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氯化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故填:氯化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2)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HCl=NH4Cl,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气体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实验时要注意在通风厨中进行.

故填:NH3+HCl=NH4Cl;在通风厨中进行.

(3)HCl溶液与AgNO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故填:Ag++Cl﹣=AgCl.

HNO3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H2O+CO2↑.

故填:2H++CO32﹣=H2O+CO2↑.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结合生成 水、沉淀、气体的反应.

故填:水、沉淀、气体.

A、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该选项离子不能共存;

B、钡离子能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因此该选项不能共存;

C、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因此该选项不能共存;

D、离子之间不能反应,因此该选项能够共存.

故填:D.

 

三(莱芜中考化学)、实验与探究

25.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四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1)实验A中水作用是 反应物 .

(2)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 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

(3)实验C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的结论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隔绝氧气 .

【考点】71:电解水实验;62:空气组成的测定;68:氧气的化学性质;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观察实验,根据实验分析水的作用.电解水时水是反应物;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根据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解答即可;热水能提供热量,且能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实验A是电解水,水的作用是反应物.

(2)实验B是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实验C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的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4)实验D是探究燃烧的条件,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故答为:(1)反应物;(2)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4)隔绝氧气.

 

26.(莱芜中考化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先在实际容积为250mL 的集气瓶中装进50mL的水,在粗铜丝末端的铜勺中放足量白磷,按图连好仪器,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白磷燃烧.(1)实验中主要利用铜的 导热 性.

(2)写出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

(3)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90  mL.

(4)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 先下降后升高 ;由此现象分析,影响气体压强的主要因素有 温度和分子数的多少 .

【考点】62:空气组成的测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铜具有导热性解答;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来分析;

(4)根据装置内 压强的变化来分析;

【解答】解:(1)实验中主要利用铜的导热性;

(2)(莱芜中考化学)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五分之一,故200mL中空气约有40mL氧气,则试验结束后集气瓶内水的体积为:40mL+50mL=90mL;故填:90;

(4)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装置内气体增大,集气瓶内水面下降,冷却后温度降低、气体减少造成压强减小,液面下降,由此实验可知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有温度、气体的量以及气体的体积;

答案:

(1)导热;

(2)4P+5O22P2O5;

(3)90;

(4)先下降后升高;温度和分子数的多少

 

27.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实验目的】(莱芜中考化学)验证煤中含有碳元素,检验是否含有硫元素

【查阅资料】

①已知煤完全燃烧后,其中的碳和硫元素基本都转化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②二氧化碳与高锰酸钾不反应.

③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其中X的化学式是: H2SO4 .

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个实验:

(莱芜中考化学)实验现象为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甲同学认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于是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结论与反思】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

(2)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 .

(3)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 B中的溶液褪色,C中的溶液不褪色,D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查阅资料】

由质量守恒定律和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X是硫酸,硫酸的化学式是H2SO4.

故填:H2SO4.

【结论与反思】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故填: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2)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故填:吸收二氧化硫.

(3)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B中的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C中的溶液不褪色,说明没有二氧化硫进入D中,D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故填:B中的溶液褪色,C中的溶液不褪色,D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四、分析与计算

28.为了测定某含杂质7%的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黄铜主要成分为铜和锌,并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中不含铜、锌元素,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受热也不分解).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向过滤后所得溶液中加入87.4g水,则最终所得溶液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莱芜中考化学)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然后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求锌的质量比例式;根据锌与杂质的质量分析铜的质量;

(2)反应后的溶液为氯化锌溶液,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完成解答.

【解答】解:(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0g+100g﹣199.6g=0.4g

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锌的质量为y

Zn+2HCl═ZnCl2+H2↑

65             136       2

x               y        0.4g

解得:x=13g

     y=27.2g

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100%=80%

(2)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3.6%

答:(1)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80%;

(2)向过滤后所得溶液中加入87.4g水,则最终所得溶液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3.6%.

查看更多【莱芜化学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