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泰安中考 > 泰安中考试题 > 泰安语文试题 > 正文

2018泰安市新泰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2017-11-28 15:55:05文/赵妍妍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泰安市新泰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防(tí)       脑髓(suǐ)    燃炽(chì)   挑拔离间( jiàn)

B.辍学(chuò)  肖(xiào)像   憎恶(è)      肆无忌惮(dàn)

C.蹉跎(cuō)    盘踞(jù)     湛蓝(zhàn) 风雪载(zài)途

D.罹难(lí)       造诣(zhǐ)   修葺(qì)     接踵而至(zhǒng)

2.(泰安中考语文)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声音虽然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秽的味道.

B.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遨翔.

C.老头子张皇失错,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D.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①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②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B.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②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

C.①沿溯阻绝 (《三峡》)  ②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D.①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4.(泰安中考语文)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为迷失方向的实干家.(选择)

B.这不仅是一种调节视力的好办法,而且是一种美的享受.(递进)

C.游览者即使就小范围内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假设)

D.在这里,秋天不是易老的象征,而是繁荣昌盛的标志.(并列)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洪武二年,朱元璋开始读《孟子》,发现书中有不少忤触皇权的话,大为恼怒,对人说:“这个老头子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

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我明天一大早就走.你有什么事要我办吗?”小王总是那么热情.

C.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健将、商界名人等等.

D.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6.(泰安中考语文)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深沉地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

C.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还有各种花的香,混着青草味儿,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

D.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二、(8分,每小题8分)

7.(泰安中考语文)阅读《端午的鸭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作“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泰安中考语文)分别概括①②段的主要内容。

第①段:

第②段:

(2)请分析“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使用的妙处。

(3)请简要概括文段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6分,每小题6分)

8.(泰安中考语文)阅读《敬业与乐业》中节选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我从前看见一位法国学者著的书,比较英法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们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英国人走路,眼注望,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泰安中考语文)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一个设问句,自问自答,提示人们思考。

B.用一个疑问句,恐怕答得不正确,向大家寻求正确的答案。

C.用一个反问句,无疑而问,表示对问题的强调。

D.用一个疑问句,确实不知道答案,表示自己对问题的困惑。

(2)对本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做事情要专一,不能见异思迁。

B.自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C.世间所有事情的价值都是等同的。

D.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认认真真向别人学习。

(3)(泰安中考语文)给这段文字加一个题目,恰当的是  

A.谈敬业B.谈忠诚C.谈做事D.谈圆满。

 

四、(8分,每小题8分)

9.(泰安中考语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泰安中考语文)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手自笔录

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辞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

(2)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德隆望尊

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C.援疑质理

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D.负箧曳屣

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最后一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

(4)(泰安中考语文)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五、(泰安中考语文)(6分,每小题6分)

10.阅读《渔家傲》,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B.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

C.“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

D.“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不如黄昏落日之时。

(2)(泰安中考语文)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 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3)(泰安中考语文)下列选项中与本诗情感相同的一项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D.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的《从军行》)

六、

11(泰安中考语文).古诗词中有很多实写“山”“花”“鸟”的句子,请各写一句。

12.填写出谚语的后半截。

冰冻三尺,  

长他人志气,  

佛烧一炷香,  。

13.请根据以下语段的内容,在结尾处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文字,使句意完整。不超过40个字。

   吐槽就是相当于“抬杠”、“揭老底”、“拆台”等,现在社会上对吐槽一词的理解不尽一致,还存在着滥用误用的情况。下面是“吐槽”的一些特点:

   一、绝大部分吐槽都是针对被吐槽者离谱的言行而产生的,没有离谱就没有槽点,而吐槽的内容也必须公正客观。比如有人说“果然还是宅在家里一辈子舒服啊”,某网友就会吐槽,“会那样想的只有你吧”。这类吐槽体现了普遍的价值观。

   二、吐槽是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的回应,对话中第一个发言的不叫吐槽,称不上对话的更不是。

   三、(泰安中考语文)吐槽的语言不能艰深晦涩,应该浅显易懂,否则别人就会接着吐槽,“你这谁能听得懂啊?”吐槽一般也就一句话,不会太长。

   四、吐槽的目的,是指出对方话语或行为的离谱之处加以揶揄或感慨,任何包含指责与愤怒的攻击性言论都不算是吐槽,吐槽不存在恶意。

   总之,真正意义上的吐槽应是  。

七、

14.(泰安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 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选自《唐语林》)

【注】:(泰安中考语文)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陈禽于旌门

②高祖色变 

③但见倾宫鹿台

④诚非所宜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②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③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3)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八、

15.(泰安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他说完吧

    男孩穿一身校服,胸前抱着一只硕大的书包,车下一位老人隔着车窗絮絮叨叨地交待着一些诸如“一个人在外边,要吃饱,要睡好,冷了要加衣,热了要洗澡”之类的“出门须知”。

   有的乘客开始催促司机了,那男孩也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回去吧,爸,知道了,总说这些没用的做啥?”又抱歉地对乘客说:“不好意思,每次我爸总是没完没了地说这些没用的话,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但是,汽车仍稳稳地趴在那里,司机仍及其耐心地扶着方向盘,扭过头对大家说:“让他说完吧,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他笑了笑,“我每天都在制造着别离,把车上的人和车下的人分开,就是大人也都有说不完的嘱咐,别说他对一个孩子啊。”

   你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我不禁一惊,这句话竟是一个和说者没关系的人说出来的!

   我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生活中过滤并选择着有用和无用,甚至对亲人的几句嘱咐也要用这样的原则加以区分,从而因为没有实际用处而失去让他说完的耐心,却完全没有想到老人的内心。我们试图屏蔽那些没用的语句,却不小心把那一腔爱意忽略了,挡在了我们心灵之外。对老人的关心漠不关心,像这个孩子。

   如果,那位老人有可能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陪着孩子,那样,他就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而不是几句嘱咐来表示他的惦念,他实在是想让自己的那几句话来替代他伴着儿子啊,于是,用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

   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这其中的谜底,因为这种爱意是一些让人厌烦的“废话”,从而令人拒绝。

   连朱自清不也是在父亲送别时,从心里嘲笑过父亲的迂腐吗?

   对于老人无数次重复的唠叨,我们何曾耐心着让他们放心的说完呢?如此沉甸甸的爱,我们却因为包装简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刚才出门时,母亲颠着小脚追出来,说:“过马路要小心啊!”让女儿好一阵大笑,她对我说:“你四十多岁了,奶奶还当你是小孩呢。”那时我所表示的孝顺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谁让你又出来了啊?”丝毫没有让她说完的意思。

   在车上车下的分别之际,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东西能代替这样的废话。“吃饱,睡好,冷了加衣,热了洗澡”,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的确不须多言,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老人内心的最深沉的表达呢?

   正在胡思乱想,从后视镜里看到老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一边招手一边喊着。司机“吱”地刹了车,探出头去:“你还忘了什么事?”“咋了?”男孩也问。“没事。慢点啊,师傅注意安全!”老人气喘吁吁着。

“哗……”车上的人全笑了,我却分明眼里有一丝温暖的湿润,对着他大声喊了一声“谢谢了!”

(1)(泰安中考语文)“没让他说完”之类的事,本文写了三件。请你概括其中的两件。

①男孩

②朱自清在心里嘲笑父亲的迂腐

③“我”

(2)倒数第三段写到“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的确不须多言,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老人内心的最深沉的表达呢?”结合全文,说说老人内心深处要表达的是什么?(最少要用上文中的两个词语来回答)

(3)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提炼词语填空。

文中最后一段写到了“我”和“车上其他的人”对老人的态度,这态度是不一样的:“我”对老人的态度是   和   的,因为他让“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是  和  的;“车上其他的人”对老人的态度是  的,因为他们不懂得这是至爱的表达,所以认为老人的行为幼稚,废话连篇。

(4)下边句中画线的词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含义是什么?

于是,用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

九、(泰安中考语文)作文

16.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沿着你走过的路》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暗里想用刀子捅他,该怎么办?禅师拿起一把斧子把它扔向天空。斧子被扔出去后掉在了地上。禅师问:“你听到了天空喊疼的声音吗?”

  那人说:“斧子没有伤到天空,怎么会疼呢?”

“斧子为什么伤不到天空呢?”禅师问。那人不知怎么回答。

  禅师继续说:“斧子扔得再高,也触及不到天空的皮毛,那是天空很高远,很辽阔。如果一个人有天空般宽阔的心胸,别人就是再向他放暗箭,捅刀子,也无法伤及他的心灵。”

  那人低头看了看地上的斧子,又抬头望了望高远蔚蓝的天空,心里豁然开朗。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若选择(2)题,把握材料主旨,自拟标题写作,切忌对材料进行续写、扩写或改写。

③不能抄袭或套用!

④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泰安中考语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泰安中考语文)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防(tí)       脑髓(suǐ)    燃炽(chì)   挑拔离间( jiàn)

B.辍学(chuò)  肖(xiào)像   憎恶(è)      肆无忌惮(dàn)

C.蹉跎(cuō)    盘踞(jù)     湛蓝(zhàn) 风雪载(zài)途

D.罹难(lí)       造诣(zhǐ)   修葺(qì)     接踵而至(zhǒng)

【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需要结合所学和词义加以判断.

【解答】A.“提”是多音字,可读作“tí,dī,dǐ”,此处应读作“dī”;

B.“恶”是多音字,可读作“è,wù,ě,wū”,此处应读作“wù”;

C.正确;

D.“造诣”应读作“zào yì”.

故选:C.

2.(泰安中考语文)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声音虽然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秽的味道.

B.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遨翔.

C.老头子张皇失错,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D.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考点】14: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解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句意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解答】A.“龙吟凤秽”应写作“龙吟凤哕”;

B.“遨翔”应写作“翱翔”;

C.“张皇失错”应写作“张皇失措”;

D.正确.

故选:D.

3.(泰安中考语文)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①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②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B.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②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

C.①沿溯阻绝 (《三峡》)  ②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D.①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考点】D3:一词多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

【解答】A句意:①可以凭借这个条件当老师了.可以:可以凭借;②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以:可以凭借

B句意:①这是先帝(刘备)选拔来留给陛下的.遗:留给;②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遗:遗留

C句意:①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绝:断②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绝:断

D句意:①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者:是判断句的标志.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者:是判断句的标志

故选:B

4.(泰安中考语文)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为迷失方向的实干家.(选择)

B.这不仅是一种调节视力的好办法,而且是一种美的享受.(递进)

C.游览者即使就小范围内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假设)

D.在这里,秋天不是易老的象征,而是繁荣昌盛的标志.(并列)

【考点】52:复句.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句类型的辨析,掌握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进行辨析,切不可死记硬背.

【解答】(泰安中考语文)A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一种事情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分析句子和关联词“一方面…另一方面”辨析可知,句子是并列复句.错误.

B 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分析句子和关联词“不仅…而且”辨析可知,句子是递进复句.正确.

C 假设复句: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分析句子和关联词“即是…也”辨析可知,句子是假设复句.正确.

D并列复句中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分析句子和关联词“不是…而是”辨析可知,句子是并列复句.正确.

答案:A

5.(泰安中考语文)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洪武二年,朱元璋开始读《孟子》,发现书中有不少忤触皇权的话,大为恼怒,对人说:“这个老头子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

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我明天一大早就走.你有什么事要我办吗?”小王总是那么热情.

C.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健将、商界名人等等.

D.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考点】56:标点符号.

【分析】(泰安中考语文)该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的种类:

1、点号 主要用来表示语言中的停顿和语气.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 感叹号(!) 顿号(、) 逗号(,) 分号(;)冒号(:)

2、标号 主要用来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有七种:

引号(“”‘’)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书名号(《》<>) 间隔号(•) 着重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解答】ABC正确;D第一个分号应改为句号.因为前后句子不是并列关系.故选D.

6.(泰安中考语文)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深沉地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

C.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还有各种花的香,混着青草味儿,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

D.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B正确;

C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番,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

D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故选B.

二、(泰安中考语文)(8分,每小题8分)

7.阅读《端午的鸭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作“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分别概括①②段的主要内容。

第①段:

第②段:

(2)请分析“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使用的妙处。

(3)请简要概括文段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点】(泰安中考语文)9D: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通过回忆端午时家乡的鸭蛋,介绍了家乡(咸)鸭蛋的特色:“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自豪与怀念.

【解答】(1)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第一段的中心句是“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家乡(咸)鸭蛋的名声大.(或“家乡(咸)鸭蛋很出名”).第二段则是介绍了家乡(咸)鸭蛋的特色:“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

(2)(泰安中考语文)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吱”生动地写出了红油冒出来的声音,体现出高邮咸鸭蛋油多的特点,写出了吃咸鸭蛋时的兴奋和快乐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3)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通过作者对故乡鸭蛋生动形象的描写,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自豪与怀念.

答案

(1)①家乡(咸)鸭蛋的名声大.(或“家乡(咸)鸭蛋很出名”)  ②家乡(咸)鸭蛋的特色.(或“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

(2)“吱”生动地写出了红油冒出来的声音,体现出高邮咸鸭蛋油多的特点,写出了吃咸鸭蛋时的兴奋和快乐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3)对家乡由衷的热爱、自豪与怀念.

三、(泰安中考语文)(6分,每小题6分)

8.阅读《敬业与乐业》中节选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我从前看见一位法国学者著的书,比较英法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们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英国人走路,眼注望,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泰安中考语文)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用一个设问句,自问自答,提示人们思考。

B.用一个疑问句,恐怕答得不正确,向大家寻求正确的答案。

C.用一个反问句,无疑而问,表示对问题的强调。

D.用一个疑问句,确实不知道答案,表示自己对问题的困惑。

(2)对本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做事情要专一,不能见异思迁。

B.自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C.世间所有事情的价值都是等同的。

D.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认认真真向别人学习。

(3)给这段文字加一个题目,恰当的是 A 

A.谈敬业B.谈忠诚C.谈做事D.谈圆满。

【考点】BC:议论文阅读综合.

【分析】这个语段首先用设问句提出论点,接着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进行论证,最后用庄子和孔子的话,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解答】(泰安中考语文)(1)本题考查的是对划线句子的理解,首先明确这是自问自答,即设问句,排除B、C、D;设问句的作用在于: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引起下文.

故选A.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阅读语段可知这段说的是要想把事情做好,就需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因此D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题目的作用,议论性语段的题目往往是论题或论点,这个语段谈论的是关于敬业,“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所以可以拟标题为“谈敬业”.

故选A.

答案:

(1)A

(2)D 

(3)A

四、(泰安中考语文)(8分,每小题8分)

9.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泰安中考语文)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手自笔录

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辞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

(2)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德隆望尊

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C.援疑质理

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D.负箧曳屣

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最后一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考点】DG:文言文阅读综合;D3:一词多义;DF:文言翻译.

【分析】(泰安中考语文)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亲手抄录/即使人有一百只手.手:动词,亲手/名词,手这个器官.

B: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患:动词,担心,忧虑/名词,祸患,灾难.

C: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太守回来,宾客大家跟随.从:都是跟从,跟随的意思.

D: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你是被雇佣耕地的.若:比得上/你.

故选:C.

(2)(泰安中考语文)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A:翻译正确;

B:翻译正确;

C:翻译正确;

D:应译为: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翻译不正确;

故选:D.

(3)本题是对文章类型,内容,结构等多方面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分析解答.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最后一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承上.不正确.

故选:D.

(4)(泰安中考语文)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选择.

A: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

B: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

C: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乐”,而不是求学之“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故选:D.

答案:

(1)C.

(2)D.

(3)D.

(4)D.

五、(6分,每小题6分)

10.(泰安中考语文)阅读《渔家傲》,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B.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

C.“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

D.“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不如黄昏落日之时。

(2)(泰安中考语文)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 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3)下列选项中与本诗情感相同的一项是 D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D.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的《从军行》)

【考点】(泰安中考语文)EJ:边塞征战诗.

【分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范仲淹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

故选:D

(2)(泰安中考语文)此题考察了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A分析正确;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分析不正确,应改为: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C分析正确;

D分析正确;

故选:B.

(3)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诗歌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故选:D

答案:

(1)D

(2)B

(3)D

译文:(泰安中考语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六、

11.(泰安中考语文)古诗词中有很多实写“山”“花”“鸟”的句子,请各写一句。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14:常见易错字.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举例:一览众山小   唯有牡丹真国色  月出惊山鸟

12.(泰安中考语文)填写出谚语的后半截。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长他人志气, 灭自己威风 

佛烧一炷香, 人争一口气 。

【考点】26:正确使用词语.

【分析】此题考查歇后语的积累,解答此题,关键是平时多积累,多记忆,切忌张冠李戴.

【解答】冰冬三尺,语出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九十二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后半句为:非一日之寒.

长他人志气,语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比喻:人遇敌手时信心不足、对自己实力估计不足的保守态度.后半句为:灭自己威风.

佛烧一炷香,意为一个人要干出一番成绩,才不会让人瞧不起,或言人要有志气才行.后半句是:人争一口气.

答案:

非一日之寒;

灭自己威风;

人争一口气.

13.(泰安中考语文)请根据以下语段的内容,在结尾处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文字,使句意完整。不超过40个字。

   吐槽就是相当于“抬杠”、“揭老底”、“拆台”等,现在社会上对吐槽一词的理解不尽一致,还存在着滥用误用的情况。下面是“吐槽”的一些特点:

   一、绝大部分吐槽都是针对被吐槽者离谱的言行而产生的,没有离谱就没有槽点,而吐槽的内容也必须公正客观。比如有人说“果然还是宅在家里一辈子舒服啊”,某网友就会吐槽,“会那样想的只有你吧”。这类吐槽体现了普遍的价值观。

   二、吐槽是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的回应,对话中第一个发言的不叫吐槽,称不上对话的更不是。

   三、吐槽的语言不能艰深晦涩,应该浅显易懂,否则别人就会接着吐槽,“你这谁能听得懂啊?”吐槽一般也就一句话,不会太长。

   四、吐槽的目的,是指出对方话语或行为的离谱之处加以揶揄或感慨,任何包含指责与愤怒的攻击性言论都不算是吐槽,吐槽不存在恶意。

   总之,真正意义上的吐槽应是 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公正客观地对他人离谱的言论或行为进行简短的揶揄或感慨 。

【考点】(泰安中考语文)75: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句段掌握其文意,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解答】句段已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要求作答者进行综合,归纳,用简练的语意表达出来,且根据要求不超40个字.解答此题要抓句段中的关键词进行整合,如:公正客观、浅显易懂、离谱等.

答案: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公正客观地对他人离谱的言论或行为进行简短的揶揄或感慨.

七、

14.(泰安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 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选自《唐语林》)

【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陈禽于旌门

②高祖色变 

③但见倾宫鹿台

④诚非所宜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②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③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3)(泰安中考语文)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考点】DG:文言文阅读综合;D4:文言实词;DF:文言翻译.

【分析】译文: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

       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颠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这里陪侍.看见皇上的房屋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

【解答】(泰安中考语文)(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陈:陈列;

②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色:脸色;

③只是看见倾宫、鹿台.但:只是;

④实在不合适呀!诚:的确,实在.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计:考虑;狂:发狂.句意为: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雕丽:雕刻装饰;若:像.句意为: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③句中重点词语有:雕饰:装饰;乱:错误.句意为:现在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改正隋炀帝的错误,可能吗?

(3)(泰安中考语文)本题考查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答题时需先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从“苏世长为国家向高祖谏言”可以看出他是忠臣;“苏世长敢指出高祖在处理政事和娱乐方面的不足”看出他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答案:

(1)①陈列;②脸色;③只是;④的确,实在

(2)①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②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③现在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改正隋炀帝的错误,可能吗?

(3)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八、

15.(泰安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他说完吧

    男孩穿一身校服,胸前抱着一只硕大的书包,车下一位老人隔着车窗絮絮叨叨地交待着一些诸如“一个人在外边,要吃饱,要睡好,冷了要加衣,热了要洗澡”之类的“出门须知”。

   有的乘客开始催促司机了,那男孩也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回去吧,爸,知道了,总说这些没用的做啥?”又抱歉地对乘客说:“不好意思,每次我爸总是没完没了地说这些没用的话,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但是,汽车仍稳稳地趴在那里,司机仍及其耐心地扶着方向盘,扭过头对大家说:“让他说完吧,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他笑了笑,“我每天都在制造着别离,把车上的人和车下的人分开,就是大人也都有说不完的嘱咐,别说他对一个孩子啊。”

   你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我不禁一惊,这句话竟是一个和说者没关系的人说出来的!

   我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生活中过滤并选择着有用和无用,甚至对亲人的几句嘱咐也要用这样的原则加以区分,从而因为没有实际用处而失去让他说完的耐心,却完全没有想到老人的内心。我们试图屏蔽那些没用的语句,却不小心把那一腔爱意忽略了,挡在了我们心灵之外。对老人的关心漠不关心,像这个孩子。

   如果,那位老人有可能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陪着孩子,那样,他就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而不是几句嘱咐来表示他的惦念,他实在是想让自己的那几句话来替代他伴着儿子啊,于是,用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

   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这其中的谜底,因为这种爱意是一些让人厌烦的“废话”,从而令人拒绝。

   连朱自清不也是在父亲送别时,从心里嘲笑过父亲的迂腐吗?

   对于老人无数次重复的唠叨,我们何曾耐心着让他们放心的说完呢?如此沉甸甸的爱,我们却因为包装简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刚才出门时,母亲颠着小脚追出来,说:“过马路要小心啊!”让女儿好一阵大笑,她对我说:“你四十多岁了,奶奶还当你是小孩呢。”那时我所表示的孝顺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谁让你又出来了啊?”丝毫没有让她说完的意思。

   在车上车下的分别之际,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东西能代替这样的废话。“吃饱,睡好,冷了加衣,热了洗澡”,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的确不须多言,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老人内心的最深沉的表达呢?

   正在胡思乱想,从后视镜里看到老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一边招手一边喊着。司机“吱”地刹了车,探出头去:“你还忘了什么事?”“咋了?”男孩也问。“没事。慢点啊,师傅注意安全!”老人气喘吁吁着。

“哗……”车上的人全笑了,我却分明眼里有一丝温暖的湿润,对着他大声喊了一声“谢谢了!”

(1)“没让他说完”之类的事,本文写了三件。请你概括其中的两件。

①男孩

②朱自清在心里嘲笑父亲的迂腐

③“我”

(2)(泰安中考语文)倒数第三段写到“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的确不须多言,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老人内心的最深沉的表达呢?”结合全文,说说老人内心深处要表达的是什么?(最少要用上文中的两个词语来回答)

(3)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提炼词语填空。

文中最后一段写到了“我”和“车上其他的人”对老人的态度,这态度是不一样的:“我”对老人的态度是 感激  和 感动  的,因为他让“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是 无私 和 伟大 的;“车上其他的人”对老人的态度是 嘲笑 的,因为他们不懂得这是至爱的表达,所以认为老人的行为幼稚,废话连篇。

(4)下边句中画线的词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含义是什么?

于是,用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

【考点】9C: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通过记叙我坐车遇到男孩不耐烦地打断他父亲的话,想到朱自清笑父亲的迂腐,还有“我”轻描淡写地打断母亲的话,表达了 父母对儿女的无私关爱和对父母爱的感激.

【解答】(泰安中考语文)(1)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通读文章找出:男孩不耐烦地打断他父亲的话.朱自清笑父亲的迂腐.“我”轻描淡写地打断母亲的话.

(2)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结合上文““吃饱,睡好,冷了加衣,热了洗澡”,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的确不须多言,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老人内心的最深沉的表达呢”可以明确啰嗦的话语下是老人内心深处要表达的对儿子的关心、爱意、惦念.

(3)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从文中“我却分明眼里有一丝温暖的湿润,对着他大声喊了一声“谢谢了!”可以看出我对老人的感动、感激,因为他让我明白父母的爱是无私、伟大.其他人对老人嘲笑.

(4)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1)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注意比喻拟人一定要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分析表达效果.(3)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用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父母对儿女各个方面的无私关爱.

答案

(1)①男孩不耐烦地打断他父亲的话.②朱自清笑父亲的迂腐.③“我”轻描淡写地打断母亲的话.

(2)依次是:感动、感激、无私、伟大、嘲笑.

(3)老人内心深处要表达的是对儿子的关心、爱意、惦念

(4)用了比喻,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父母对儿女各个方面的无私关爱.

九、(泰安中考语文)作文

16.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沿着你走过的路》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暗里想用刀子捅他,该怎么办?禅师拿起一把斧子把它扔向天空。斧子被扔出去后掉在了地上。禅师问:“你听到了天空喊疼的声音吗?”

  那人说:“斧子没有伤到天空,怎么会疼呢?”

“斧子为什么伤不到天空呢?”禅师问。那人不知怎么回答。

  禅师继续说:“斧子扔得再高,也触及不到天空的皮毛,那是天空很高远,很辽阔。如果一个人有天空般宽阔的心胸,别人就是再向他放暗箭,捅刀子,也无法伤及他的心灵。”

  那人低头看了看地上的斧子,又抬头望了望高远蔚蓝的天空,心里豁然开朗。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若选择(2)题,把握材料主旨,自拟标题写作,切忌对材料进行续写、扩写或改写。

③不能抄袭或套用!

④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考点】(泰安中考语文)L1:命题作文;L4:材料作文.

【分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没有任何段提示性的语段来帮我们打开思路,只有一个孤零零的题目:“不一样的爱”,很多同学会一下没有了思路,感觉本作文写作难度很大.

【审题立意】作文“沿着你走过的路”:一是宜用比喻义写成各种“人生之路”;二是“沿着你走过的”中“你”可有多种理解:或人,或物,或个体,或群体,或身边的人,或不在身边的人…

【思路点拨】如写沿着雷锋或者当代雷锋郭明义或当代若干个雷锋走过的路;“沿着你走过的路”富有延 伸性,可以延伸理解为“(谁)沿着你走过的路(干什么)”,但一定要“沿着你走过的路”.

【创新指导】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事件,使文章层次清晰,也很好.

【文体选择】(泰安中考语文)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太适合写议论文.

(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禅师和那人的对话,我们写作的思路应在对话中寻找,只要能确定关键词语或者能分析出材料中的含义,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首先要根据“把握材料主旨”切入,材料中禅师说的“天空般宽阔的心胸”就是主旨所在,即“心胸宽阔”“宽容”;这是该题目的关键词语.

【文体选择】根据“文体自选”来思考,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选择文体,或叙述性文章,或议论性文章,或散文,或小说等;

【创新指导】值得强调的是“自拟标题”,可以人或事物景物拟 题,也可借鉴平时的题目拟题,能巧妙拟出创新性题目则可能让你的文章提高一个档次,如比喻式、引用式、比拟式、设问或反问式、对偶式等.

【误区指南】另外,既然是材料 作文,应在行文中有机地恰当结合材料,或在题目题记中引用,或作为论据转述,或在结尾处的抒情议论中引用等,否则就失去了材料作文的意义了.

【解答】(泰安中考语文)【例文一】

沿着你走过的路

如果可以,我多么想穿越历史的长河,沿着你走过的路漫步大观园,漫步红楼之梦.

﹣﹣题记

夜凉如浸,虫吟如泣.恍惚间一抬头竟看到数栋房舍,里面翠竹成荫.心中固然信息也不免惆怅,潇湘馆前虽说依旧有那些翠竹,依旧有那些床几椅案,却早已是物是人非…

屋内的一切都充满了你的气息,洋溢着你的才情.你独爱那几笼翠竹,而你那如翠竹般淡雅清新的风格、如翠竹般不屈的秉性一次次植入我的心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脚步早已停下,而我的思绪依旧飘飞,想到你在海棠诗社里,一举夺魁菊花诗.《问菊》《咏菊》《菊梦》,新颖的题目,绝佳的立意,让人折服,而又彰显你怎样的才情?“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不知是否有人看到你才华横溢背后敏感而伤心的心?

宝玉大婚的新娘不是你,恐怕是你一生的遗憾吧!不知在那时,你的耳边是否响起那“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海誓山盟?幸福,在你与病魔斗争间,转身离去.而你的翩然离去,如秋日里的落花,留下像来去的春水一般的遗憾和哀愁.

你早该翩然而去,像你这样的仙子怎么能让封建的社会将你束缚?将你玷污?

别人总说你多愁善感,郁郁寡欢,无病呻吟,可他们忘了你的泪总为宝玉而流.他们忘了,忘了你与湘玉斗嘴时的伶牙俐齿;他们忘了你的前缘,只 记金玉良缘.他们更是忘记了你寄人篱下,身不由己…听不惯“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独爱你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真不懂世 人,你本是一位浪漫多情的女子,却将你当做多愁善感的典型.

其实一曲“终身误”,早已道出了最后的结局,只是他们浑然不知罢了.时光早已碾碎成银,想要拾起已使枉然.只有将这怜爱与感慨一点点包裹在这月色中,让人一点点去欣赏,慢慢去思考…

在这清风中沿着你走过的路,一点点去体验,慢慢去懂你,已经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别样的美…今晚月光格外皎洁!

【(泰安中考语文)例文二】

我用淡然祭奠一切流言蜚语

我不怕一切流言蜚语,哪怕它有一千分贝.

﹣﹣题记

淡淡的阳光从窗户玻璃照射进来,我随意地捧着一本书,眼神愣愣地盯着扉页,心却不知飞到哪儿去了.

耳畔萦绕着好友那尖酸刻薄的话语,我的心一阵一阵刺痛.虽说已经和小艾绝交了,可那些流言蜚语却挥之不去,唉!我始终是在乎的.

“小雅,”妈妈亲切的呼唤把我从悲伤中拉了回来,“一只脚跟毫不留情地踏上了紫罗兰,紫罗兰却把清香留在了脚跟上,这是为什么?”我一脸茫然,只知道这是安德鲁•马修斯的一句名言,但其实并不很懂.妈妈淡淡一笑:“你的好朋友最近为什么不来了?…”

我轻轻地放下书本,走到窗户前.窗外阳光和煦,鸟儿在树上婉转啼鸣,花儿正开得娇艳,吐露芳香,肆无忌惮地向我袭来…

“妈妈,一个冬天过去了,这么多的花儿竟然还在!”我贪婪地吮吸着,我喜欢它们的馨香.

“那是因为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就足够强大.”

是啊,足够强大的植物有如此强大的承受力,难怪它们能够承受冬天的煎熬,才能在风雨中淡然地屹立不倒!

这就像那株紫罗兰,因为宽恕,才能淡然,才把香味留在了脚跟上,惟其如此,才够强大.我轻轻地笑了,张开双臂,迎着鲜花,仿佛风中已满是淡淡的紫罗兰香…

第二天清晨,我背起书包,迎着清风,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校园.

“听小艾说,小雅把别人利用完了就拍拍屁股走人,真是太可恶了.”

“就是,就是,听小瑜说啊,因为她从中作梗,小瑜和小婷到现在都没到现在都没有和好,连小菲他们都站她那边了,真是有够贱的…”

我转过身,两个文弱的女生正窃窃私语,看见我,小脸绯红,我淡淡一笑,飘然而过.哎,既然管不住别人的嘴,那么,我只能做好我自己,流言可不怕!粉碎流言的最好办法就是泰然处之,“谣言止于智者”嘛!

于是,我学会了淡然,用淡然祭奠一切流言蜚语,埋葬了一份有着卑微承诺的友谊…我抬头微笑,此时阳光正艳,湛蓝天幕下,一簇簇紫罗兰,好美!

查看更多【泰安语文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