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上饶中考 > 上饶中考试题 > 上饶物理试题 > 正文

2017-2018年上饶市广丰中学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7-11-23 16:28:41文/王蕊

 

2017-2018年上饶市广丰中学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由于格式原因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现象,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2分)给下列数字填上适当的单位,一本物理课本的厚度约0.5  ;一位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1  .

2.(2分)人说话的声音是  振动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3.(2分)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4.(2分)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5.(2分)“5•7”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运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实际上这是利用  来测距定位的,同时也说明  可以传声.

6.(2分)如图所示,人与鸟“比翼双飞”,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时地面上的观众看滑翔者和鸟都飞得很快,而滑翔者感觉鸟相对自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4×100m接力赛中,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个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  .

7.(2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则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是v甲  v乙,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

8.(2分)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控制噪声.

9.(2分)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0.02 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球运动时间长,  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10.(2分)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实验时,记录数据分别为18.26cm、18.20cm、18.25cm,他测三次目的是为了减小  ,则物体长度应记为  .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3分)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公路两旁的房屋              B.公路两旁的树

C.他骑的自行车              D.对面驶来的汽车

12.(3分)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A.                 B.             

C.              D.

13.(3分)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mm的细颗粒物

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约40km/h

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45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dm

14.(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5.(3分)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声速              B.响度              C.音色              D.回音

16.(3分)如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哪一个正确?()

A.              B.菁优网:http://www.jyeoo.com

C.              D.

17.(4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18.(4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

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

D.医院利用超声波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三、解答与计算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5分)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里谈话听起来更响,为什么?

20.(6分)一天晚上,屋外下着大雨,突然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4s后小华听到了打雷的声音,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小华离打雷处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1.(7分)暑假小丰乘坐爸爸驾驶的轿车去赣州旅游,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的行驶.

(1)当该轿车在经过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时,速度已达如图乙所示,并仍以此速度向前行驶,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为什么?

(2)如果要求这辆轿车从标志牌处以最大限速匀速行驶到赣州的时间是多少?

22.(8分)如图是某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列车准点运行时,求这列火车由曲靖到安顺所用时间、所走路程及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平均速度保留一位小数)

站次

车站

到达日

到时

发时

停留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1

昆明

当日

始发站

21:04

..

..

0公里

2

曲靖

当日

22:37

22:41

4分钟

1小时33分钟

157公里

3

宜威

第二日

00:07

00:13

6分钟

3小时3分钟

258公里

4

六盘水

第二日

03:25

03:35

10分钟

6小时21分钟

389公里

5

安顺

第二日

05:41

05:44

3分钟

8小时37分钟

541公里

6

贵阳

第二日

07:02

07:12

10分钟

9小时58分钟

638公里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ing28fen,每小题7分)

23.(7分)你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吗?

(1)如图a所示的电子秒表精确到  s,其示数是  .

(2)用刻度尺测一支铅笔长度时,甲、乙两同学的读数方向如图b所示,其中  同学正确,这支铅笔长应记为  cm.

(3)如图c所示,甲、乙两种方法测木块长度,方法正确的是图  ,另一种方法的错误是  .

(4)小明坐他爸爸的汽车去郊游,行驶过程中小明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d甲所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如图d乙所示,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km.

24.(7分)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如将上述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乙图的装置,并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  (弹开/不动),这说明了  .

25.(7分)小林和小涵同学在做“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6

﹣4

﹣2

﹣1

0

0

0

0

1

2

3

(1)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冰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

(2)实验中冰熔化的时间是  min,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

(3)细心的小涵发现:在用稳定热源加热的情况下,冰熔化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有所不同,她猜想这可能是熔化前后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于是取适量的碎冰和水继续实验,请你写出她的探究思路.

26.(7分)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方法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是  、  .

(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设计和组装的实验装置图,图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有(写一点即可):  .

(3)改正错误或不足后,分别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到底端和中部的平均速度v2、v1,如图乙所示,小明同学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t1=  .

(4)小明同学正确测量和计算后,发现两个平均速度相差较大,两者的大小关系应该是v1  v2(选填“>”或“<”),由此说明小车是在做  直线运动.

 

2017-2018年上饶市广丰中学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2分)给下列数字填上适当的单位,一本物理课本的厚度约0.5 cm ;一位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1 m/s .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解:

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在1cm左右,物理课本的厚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0.5cm左右;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m/s左右.

故答案为:cm;m/s.

【点评】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

2.(2分)人说话的声音是 声带 振动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来判断的.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

(2)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是由发声体的结构、材料决定的.

【解答】解: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说话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人说话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每个人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声带;音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以及音色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3.(2分)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 战机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以 地面(航母)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解:以战机为参照物,飞行员与飞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是静止的;

以地面(航母)为参照物,飞行员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飞行员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战机;地面(航母).

【点评】每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2分)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音色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响度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分析】(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

【解答】解:(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中概念的全面掌握情况,包括音色的定义和与响度有关的因素.

5.(2分)“5•7”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运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实际上这是利用 回声 来测距定位的,同时也说明 液体 可以传声.

【分析】(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其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搜救人员运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时,让声音从海面发出,经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反射后,返回海面,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飞机残骸在大海内的深度和位置,同时搜救人员的这种做法也说明了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回声,液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回声测距离和液体能传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6.(2分)如图所示,人与鸟“比翼双飞”,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时地面上的观众看滑翔者和鸟都飞得很快,而滑翔者感觉鸟相对自己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4×100m接力赛中,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个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 相对静止 .

【分析】当两个物体同向同速行驶时,这两个物体就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时,可以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

【解答】解:人与鸟“比翼双飞”,人与鸟的飞行速度和方向相同,故滑翔者感觉鸟相对于自己是静止的;

为了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就要让两同学同向同速即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静止;相对静止.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

7.(2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则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是v甲 > v乙,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向 西 (选填“东”或“西”)运动.

【分析】分析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t表示运动的时间,s表示运动的路程,利用v=分析可以比较出甲车、乙车的行驶速度,利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即可判断出甲车相对于乙车的方向.

【解答】解:

(1)由s﹣t图形可知:t表示运动的时间,s表示运动的路程,当t相同时,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所以甲运动的速度比乙运动的速度大;

(2)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由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即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西.

【点评】通过此类题目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8.(2分)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振动 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控制噪声.

【分析】①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和在声源处进行减弱.

【解答】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优美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小明为减小噪声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传播过程中.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声现象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9.(2分)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0.02 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甲 球运动时间长, 乙 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分析】根据题意,首先要明确,每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02s,根据间隔的段数可以确定运动时间的长短.

利用相邻两点之间的长度可以确定其通过的路程,由于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以确定物体速度的变化.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在甲图中,包括了5个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为0.02s,即甲运动了0.02s×5=0.1s;

乙图只有3个时间间隔,乙运动的时间为:0.02s×3=0.06s,所以甲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运动的时间;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仍然相等,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由乙图所示的两点之间的长度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所以乙的速度越来越大.

故答案为:甲;乙.

【点评】通过频闪照片可以获得以下两个信息:频闪照片中相邻的两个照片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两个相邻的照片之间的长度是运动物体在一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

10.(2分)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实验时,记录数据分别为18.26cm、18.20cm、18.25cm,他测三次目的是为了减小 误差 ,则物体长度应记为 18.24cm .

【分析】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算出结果作为物体的长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解:①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②物体长度为:L=≈18.24cm.

故答案为:误差;18.24cm.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测量减小误差的方法,一般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比较简单.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3分)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公路两旁的房屋              B.公路两旁的树

C.他骑的自行车              D.对面驶来的汽车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

A、小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房屋,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B、小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C、小明相对于自己所骑的自行车,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D、小明相对于对面驶来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12.(3分)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A.                 B.             

C.              D.

【分析】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解答】解:

A、在相等时间间隔里位置没有变化,即静止;

B、已知时间间隔相同,每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距离也相同,说明物体在这一时间内可能做匀速运动;

C、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真正的匀速直线运动包含两层意思: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相同.物体作绝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很少,大部分情况下都作变速运动.

13.(3分)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mm的细颗粒物

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约40km/h

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45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dm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PM2.5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μm的固态可吸入颗粒物.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约10m/s=36km/h,与40km/h接近,故此选项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时,1min跳动大约60次,因此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10s,故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3m=33dm,故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14.(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据此判断;

(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4)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物体发声时一定在振动,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物理基础知识的识记要经常强化,避免似懂却叫不准的现象,本题就是考查声现象中基础知识判断的题目.

15.(3分)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声速              B.响度              C.音色              D.回音

【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声音的依据.

【解答】解: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是因为银元的真假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音色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6.(3分)如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哪一个正确?()

A.              B.             

C.              D.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A、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故A错误;

B、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且在零刻度线的左侧,故B错误;

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而且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做题时应认真逐项排查.

17.(4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因为物体已经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了,即其速度大小不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其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成比例;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18.(4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

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

D.医院利用超声波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分析】(1)声音有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或尖锐程度,其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其取决于振幅的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距离;

(2)声呐可以用来探测海底深度等;

(3)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

(4)声音的利用包括: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但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A错误;

B、由声音的反射特点可知,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故B正确;

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不能消除噪声,故C错误;

D、由声音的利用可知,医院利用超声波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特性、声音利用、噪声防治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属声学基础题.

三、解答与计算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5分)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里谈话听起来更响,为什么?

【分析】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有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如果听者听到由声源直接发来的声音和由反射回来的声音的时间间隔超过十分之一秒,它就能分辨出两个声音;如果听者听到由声源直接发来的声音和由反射回来的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十分之一秒,那么反射的声音就会加强原声.

【解答】答:因为在房间里谈话时,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小于0.1s,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所以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里谈话听起来更响.

【点评】本题考查回声,人能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十分之一秒,即0.1s;如果时间间隔大于0.1s,就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如果时间间隔小于0.1s,原声就会与回声叠加在一起.

20.(6分)一天晚上,屋外下着大雨,突然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4s后小华听到了打雷的声音,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小华离打雷处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分析】光速远大于声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闪电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已知声速与雷声的传播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打雷处的距离.

【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4s,

由v=可得,

小华离打雷处距离:s=vt=340m/s×4s=1360m.

答:小华离打雷处距离是136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运用,会利用光速远远大于声速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7分)暑假小丰乘坐爸爸驾驶的轿车去赣州旅游,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的行驶.

(1)当该轿车在经过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时,速度已达如图乙所示,并仍以此速度向前行驶,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为什么?

(2)如果要求这辆轿车从标志牌处以最大限速匀速行驶到赣州的时间是多少?

【分析】由标志牌可知,该处距离赣州180km,最大时速不能超过120km/h.

(1)由速度表可知速度的大小,判断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

(2)从标志牌知道到南京的距离和轿车到南京的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轿车的速度.

【解答】解:(1)速度计显示车速v=90km/h,小于120km/h

所以汽车没有超过最高限速,遵守了交通规则.

(2)由v=可得,以最大限速匀速行驶到赣州的时间:

t===1.5h.

答:(1)汽车没有超过最高限速,遵守了交通规则;(2)轿车从标志牌处以最大限速匀速行驶到赣州的时间是1.5h.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单位换算、速度的计算的掌握和运用,能从交通标志牌上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22.(8分)如图是某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列车准点运行时,求这列火车由曲靖到安顺所用时间、所走路程及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平均速度保留一位小数)

站次

车站

到达日

到时

发时

停留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1

昆明

当日

始发站

21:04

..

..

0公里

2

曲靖

当日

22:37

22:41

4分钟

1小时33分钟

157公里

3

宜威

第二日

00:07

00:13

6分钟

3小时3分钟

258公里

4

六盘水

第二日

03:25

03:35

10分钟

6小时21分钟

389公里

5

安顺

第二日

05:41

05:44

3分钟

8小时37分钟

541公里

6

贵阳

第二日

07:02

07:12

10分钟

9小时58分钟

638公里

【分析】由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可知,火车由曲靖到安顺的时间和路程,根据v=求出其平均速度.

【解答】解:由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可知,火车由曲靖到安顺所用的时间:

t=5h41min+24h﹣22h41min=7h,

火车由曲靖到安顺的路程:

s=541km﹣157km=384km,

火车由曲靖到安顺的平均速度:

v==≈54.9km/h.

答:这列火车由曲靖到安顺所用时间为7h,所走路程为384km,平均速度是54.9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时间和路程以及平均速度的计算,从表格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ing28fen,每小题7分)

23.(7分)你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吗?

(1)如图a所示的电子秒表精确到 0.01 s,其示数是 12min34.56s .

(2)用刻度尺测一支铅笔长度时,甲、乙两同学的读数方向如图b所示,其中 乙 同学正确,这支铅笔长应记为 2.25 cm.

(3)如图c所示,甲、乙两种方法测木块长度,方法正确的是图 甲 ,另一种方法的错误是 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长度 .

(4)小明坐他爸爸的汽车去郊游,行驶过程中小明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d甲所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如图d乙所示,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9 km.

【分析】(1)根据电子表的特点和指示的数字来确定分度值和读出示数;

(2)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读数时,从零刻线开始读,最终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4)图中给出的是速度表,由两图中的里程数可以求得物体行驶的距离.

【解答】解:(1)根据电子表的刻度特点,电子表上的数字“56”是比秒小的单位,该电子秒表精确到0.01s,其示数是12min34.56s;

(2)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故乙正确;由图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末端刻度值为3.25cm,这支铅笔长的长度为3.25cm﹣1.00cm=2.25cm.

(3)甲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物体,测量方法是正确的;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

(4)甲图中汽车行驶里程为:201398km,乙图中行驶里程为:201407km,汽车行驶的路程s=201407km﹣201398km=9km.

故答案为:(1)0.01;12min34.56s;  (2)乙;  2.25;(3)甲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长度;(4)9.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电子表、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读数以及速度表的读数等问题,是一道综合题.

24.(7分)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乒乓球会弹开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或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显示出来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转换法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如将上述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乙图的装置,并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 不动 (弹开/不动),这说明了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2)“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小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3)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发声,小球就不会弹起,处于静止不动,所以这表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乒乓球会弹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或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显示出来;转换法;     

(3)不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点评】此实验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利用物理学研究方法中的放大法进行分析解答问题,是一道不错的综合题目.

25.(7分)小林和小涵同学在做“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6

﹣4

﹣2

﹣1

0

0

0

0

1

2

3

(1)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冰属于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有熔点(或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

(2)实验中冰熔化的时间是 3 min,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增加冰的质量 .

(3)细心的小涵发现:在用稳定热源加热的情况下,冰熔化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有所不同,她猜想这可能是熔化前后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于是取适量的碎冰和水继续实验,请你写出她的探究思路.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从第4分钟到第7分钟,冰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是冰的熔点.

(2)开始熔化的时间到熔化结束,即为冰熔化的时间;延长熔化时间,可以从酒精灯火焰上和烧杯中水的数量上去考虑;

(3)冰熔化后升温缓慢了,反映了物质的吸热能力大小,这是由物质的比热容决定的.

【解答】解:(1)从表格可以看出,该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一定的熔点,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2)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冰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到第7分钟熔化完毕,熔化的时间是3min;

由于采用水浴法加热冰,可以增加冰的质量或者将酒精灯火焰调小,来延长加热时间;

故答案为:(1)晶体;有熔点(或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3;增加冰的质量

(3)取质量相同的碎冰和水,用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看它们的温度变化,就能够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或取质量相同的碎冰和水,用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的加热时间长短,就能够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

【点评】像这类实验题主要考查这样几个方面:①实验数据的分析,判断晶体还是非晶体,绘制温度﹣﹣时间图象,找出熔点或凝固点;

②判断某个时间段物质所处的状态,熔化前固态,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熔化后液态;

③实验中需改进的地方,一般常考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也是从烧杯加盖、火焰、水量方面考虑.

26.(7分)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方法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v= ,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 刻度尺 .

(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设计和组装的实验装置图,图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有(写一点即可): 斜面坡度太大 .

(3)改正错误或不足后,分别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到底端和中部的平均速度v2、v1,如图乙所示,小明同学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t1= 9.4s .

(4)小明同学正确测量和计算后,发现两个平均速度相差较大,两者的大小关系应该是v1 < v2(选填“>”或“<”),由此说明小车是在做 变速 直线运动.

【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v=,一般利用秒表测量时间,利用刻度尺测量距离;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通过的路程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3)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4)小车从斜面上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

【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v=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故不足是斜面坡度太大;

小车通过的路程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图中s1是车头到车尾的距离,故错误是路程测量方法错误;

(3)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0”和“1”之间,偏向“0”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9.4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9.4s,即停表的读数为0min9.4s=9.4s.

(4)小车从斜面上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上半段的速度最小,下半段的速度最大,总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小于下半段,故上半段与总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应该是v1<v2.

故答案为:(1)v=;秒表;刻度尺;(2)斜面坡度太大;(3)9.4s;(4)<;变速.

【点评】知道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器材和步骤,会比较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查看更多【上饶物理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