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正文

关于运动和力的高中物理重难点

2023-11-14 14:07:23文/陈文

高中物理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每年首选物理的学生占比都较多。物理作为理科,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等。关于物理知识点,理解加记忆。本文为大家整理了“运动和力”板块的重难点,以及答题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运动和力重难点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1.抓住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

在高考物理计算题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物理过程,以及那些隐藏得如影随形的潜在条件,这使得许多考生陷入了无法找到足够条件的困境。然而,正是这种情况考验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语,深入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这些条件往往会被设置得非常隐蔽,需要我们细心地去寻找和理解。只有明白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准确地解答问题。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

我们需要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在解题过程中,画好分析草图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并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通过形象化的草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将问题具体化。

3.要谨慎细致,谨防定势思维

我们在解题过程中也要谨防定势思维。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的题目,或者设置一些陷阱,以此来考查我们的思维能力。这些干扰因素往往会让我们陷入困惑,甚至走进迷宫。因此,我们需要谨慎细致地思考,不断做出判断,以避免被误导。

4.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

在现代物理学的考试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具有介绍性或描述性的语句,这让解题变得更加困难,因为题目所涉及的信息量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需要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才能够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并且确切地理解题意。

查看更多【高中】内容